追踪27年7181份用药档案启示:吃药应讲究“私人定制”
合理用药门诊27年的追踪
上月底,记者探访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合理用药门诊。
该门诊位于4楼,是我省唯一的合理用药门诊,自1989年开诊以来,已运行27年。
记者看到,靠墙一排上锁的柜子,分别贴着“环孢素”“地高辛”“西罗莫司”等药名标签,柜内是一摞摞文件夹,配有编号。
“我们根据药名分门别类,为病人建档,定期跟踪病人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药浓度及酸碱平衡状态等,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副主任医师李罄介绍,门诊总共存放着7181份用药档案,这是7181位病人的用药记录。
李罄随机抽出一个文件夹。“每一位病人都有一段故事。”李罄记得,肖肖(化名)这个孩子患有癫痫,当年7岁,目光呆滞,身体倾斜,连楼梯都上不了。20多年来,该门诊一直跟踪她的抗癫药用药治疗。起初,肖肖每月就诊两至三次,每次都要监测药物浓度,查脑电图;后来病情稳定,几个月就诊一次;2005年后,肖肖的病基本不再发作。2010年,肖肖怀孕了,李罄考虑其“脑电图正常、3年未发作癫痫”,果断撤停抗癫药。9个月后,肖肖顺利诞下男婴,荣升为一位幸福母亲。
档案中有一位罗爹爹,69岁接受肾移植,每天除服用抗排异药物,还有几种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17年来,罗爹爹3次中风,但每一次,经专科医生竭力抢救、临床药师大胆调药,罗爹爹屡屡化险为夷,至今健在。
“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该门诊主任辛华雯称,让绝望病人重拾生活信心,让危重病人缓解病情,让慢性病人生活有质量,让普通病人高高兴兴走出医院,才是合理用药门诊的宗旨。
不合理用药是药源性疾病主因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服用何种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该怎么吃,有严格规定。滥用药物,轻者过敏、发热,重者损伤肝肾,甚至死亡。
“许多人参照以往就医经验,到药店自行开药应付,造成用药风险。”李罄说。
有一名小伙,在路边吃烤串后,回家拉肚子。拉了四五次后,到一家24小时药店买药,店员推荐了蒙脱石,说一吃准不拉。小伙回家服用后,果然腹泻止住了,但发起39度高烧,第二天在家昏昏沉沉躺了一天。晚上同事来找他,给他喂了退烧药,夜里也不敢走。果然,后半夜,同事发现小伙怎么也喊不醒,赶紧叫了救护车。
李罄出诊时,小伙已是半休克状态。等抢救过来,小伙才说出来龙去脉。李罄一听,赶紧查大便,结果显示为急性菌痢。“吃了不卫生的烤串,感染病菌,拉肚子其实是排毒。可用蒙脱石强行止泻后,毒素排不出,导致高烧、休克。”李罄解释。
目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患者死亡病例中约1/3是使用药物不当引起的。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也十分严重,约占用药者12%至32%,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死亡人数达19万人之多。
“随着药物品种不断增多,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无指征用药等滥用药物现象大量存在,不合理用药成为药源性损害的主要原因。”李罄介绍,该门诊常年“收拾”小医院、私人诊所、药房的“烂摊子”,患者多是过度医疗、药量过猛、药性相克等造成的药源性疾病,约占全院门诊病例两成左右。
吃药应讲究“私人定制”
没有一双鞋子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脚,一种药品也无法适用所有人。
即便是众人眼里相对安全的非处方药,患者因年龄、体质甚至遗传的不同,对药物敏感性不尽相同。同一种药,有人服用正常,有人服用就可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经验性用药、千篇一律的用药模式将在未来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用药。
“个性化用药亟须临床药师。”李罄坦言,我国临床药师缺口很大。在西方国家,100个床位就要配6个临床药师。而在我国,大部分医院100个床位配不到1个临床药师。“依照目前速度,想达到西方国家6%的临床药师配备标准,差不多要20来年。”
据介绍,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总共有8名临床药师。他们都是全科医生,除正常坐诊,每天还要到专业科室,随专业医生查房,为住院病人定制个性化用药方案。个体化用药策略,将帮助那些存在特异性副作用、或对大多数患者疗效欠佳的药物,找到适合它们的病人们,从而药到病除。(崔逾瑜 陈屿 彭绍荣 刘天元 黄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