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台湾原住民:年轻人融入城市 国民党渐失选票

09.05.2016  11:51
屏东礼纳里部落街景

  【环球时报赴屏东特派记者 范凌志】 台湾原住民是不是炎黄子孙?2015年3月26日在“立法院”的一次问答,让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林江义成了争议焦点,在回答民进党“立委”陈其迈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这位阿美族的“主委”表示:若勉强说原住民是炎黄子孙,会产生把南岛与汉藏语系混在一起的感觉,“让人见笑”,从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角度来看“是不可思议的答案”。

  一年后,《环球时报》记者见到了林江义,再次提起这个话题。林江义坦承,那是他当主委之后,在“立法院”遇到的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位‘立法委员’应该是故意消遣马英九,因为马先生之前曾说过‘台湾的乡亲绝大多数都是炎黄子孙’,所以这名‘立委’就专门挑这样的问题来问。结果媒体登得很大,很不好意思,还好第二天开会马英九没有问我(笑),我只是回答一件事实。

  林江义的困扰也侧面反映了台湾原住民的尴尬处境,这是一个乐天派的族群,却又不得不面对火药味十足的台湾蓝绿纷争,在过去的几十年,经历了日治、国民党迁台以及台湾解严之后,这个54万人的族群境遇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过去的荣辱悲欢乃至未来的两岸关系?近日,记者与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一起走访了台湾原住民部落,试图揭开那隐藏在“高山平埔”中的的秘密。

   汉人削尖脑袋想当原住民

  从机场开往台北市区的出租车上,汉族司机陈女士眉飞色舞地向《环球时报》记者表达着自己对原住民群体的喜爱:“我真的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原住民很洒脱,今天赚100块,为开心就花掉80块,大不了明天吃得差一点嘛!他们还很会唱歌,阿妹啦、张震岳啦,去大陆参加综艺节目的歌手很多都是原住民!我都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住在山里,污染比较少,所以嗓音才好?

  陈司机的想法很有趣,不过,虽然大陆习惯统称台湾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但原住民并不只是住在山区。日本学者土田滋曾以语言作为主要的判准,将台湾的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近几十年,原居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的平埔族已渐渐融入城市。1996年原住民族委员会成立后,开始对原住民重新认定,截至2014年5月,台湾当局已经完成认定16个族群。

  想要深入体味这16个民族并非易事,为了对原住民概况有大致了解,记者来到位于屏东县隘寮溪上游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这个园区占地82.65公顷,主要展现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卑南、排湾、阿美及雅美等九族聚落的生活原貌,是台湾规模最大,山地文物最丰富的野外博物馆。

  园区中最能反映原住民奔放性格的是360度环绕的歌舞场,年轻的原住民演员们会教授原住民舞蹈,并邀请观众加入。记者了解到,这些青年人多为排湾族,来自附近的村落,一名演员告诉记者,能在家乡向各地的游客展示自己民族的舞蹈,很满足。

  与此同时,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下山,融入城市。屏东原住民资讯协会常务理事卢志良说,因为地处偏远,所以之前原住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直到现在,原住民大学生的比率还是比都会区要低。“四五十岁的人,大多数还是从事劳力的工作,年轻人的状况会好一点,可能会从事行政工作,不过原住民从商、从医以及从事法律行业的人还是比较少,即使是年轻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军警职业,因为在体能上,原住民比较能够适应。

  为了改善原住民状况,台湾也有很多政策照顾,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林江义表示,以参政比例来讲,原住民占台湾总人口的2.33%,但参政比达到了5.6%,而汉人却只有约0.04%。“三四十年前,我们走出来怕被人认出是原住民,会被人看不起,但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不是原住民要放弃自己的身份,而是很多汉人削尖了脑袋想当原住民。

  当然,原住民的身份确认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卢志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首先需要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原住民,“如果父亲是原住民,那么就会直接确定原住民身份,如果是母亲原住民,就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来选择,需要从母姓。但如果只是说我的某个祖先是原住民的话,由于没有户口的登记,因此就不能认定你是原住民。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蔡英文在选举前曾说自己祖母是原住民。”林江义幽默地表示,“如果可以追溯这么深的话,那台湾没有人不是原住民了。

   原住民对灾后重建态度复杂

  记者此行的重点是礼纳里部落,于印象中原住民俭朴落后的居住环境截然不同,这里均是崭新的二层小楼民居,街面整洁,家家门前都种上鲜花,更像是都市郊外的别墅区。

  这里为什么这样新?记者了解到,这和2009年的“莫拉克风灾”有很大关系,那场风灾几乎把附近的玛家乡玛家村、雾台乡好茶村及三地门乡大社村摧毁。三村的灾民迁至玛家农场这边的永久屋里,这里结合了鲁凯族和排湾族,取名为“礼纳里”,意指“我们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儿去的地方”。

  屏东礼纳里产业发展协会总干事王雅馨表示,这些永久屋最大程度确保了舒适性、美观和原住民传统的平衡。“这些房子看起来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房子刚建好时,其实设计公司只做了70%,留下30%的空白给居民自己去完成。原民会补助每户十万元(新台币),自行装修家屋外墙图腾装饰,所以原住民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房子’,更有归属感。

  在礼纳里,考虑到鲁凯与排湾之间文化差异,设计单位利用大马路来做部落“界线”。“脱鞋子的好茶部落”就在马路的另一边,好茶一词意为“云豹的传人”,之所以叫“脱鞋子”,是因为按照部落礼仪,进入别人家房间前厅时一定要脱掉鞋子,否则就是失礼的表现。

  在一户漂亮的民居前,王雅馨让记者辨认这家有何特殊之处,记者很快注意到,这家门口右侧有马英九的签名。“马先生在灾后连续两年来视察重建,就住在这家,一天早上起来他感觉这里风景和小木屋都很美,就给礼纳里取了一个有趣的别名‘台湾的普罗旺斯’。

  记者突然记起来,马英九当年这番“普罗旺斯”的话一出,有些灾民听了很不舒服,更引发了网友及绿营的挞伐:“与‘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有何两样?”这也成为了马英九“说错话”的典型案例。

  原住民更喜欢现在漂亮的永久屋还是过去山上的住所?在王雅馨看来,还是喜欢山上多一点,“对原住民来讲,家不只是家务的空间,还包括田园、猎区以及邻里关系的融洽。举个例子,以前大家可以互换物品,但来到这里后,很多东西都需要用金钱来交易了。6年来,很多人开始更顾自己的生计,而不太关注部落里的事情了。生活水准上升了,但舒适感下降了。

   两岸统一要从少数民族开始!

  王雅馨告诉记者,礼纳里的灾后永久屋在争取民意方面“有得有失”。几十年来,国民党也在这样的“得失”里,失去了相当比例的原住民选票。台“总统府国策顾问”、原住民族事务委员会前主委华加志向记者描述了这样的趋势:“在台湾解严以前,原住民中支持国民党的与支持‘党外’的人数大概9:1,慢慢地这个比率就被拉近了,到上一次县市长的选举,大概是7:3,2016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比率又到了6:4。民进党上台后可能会继续经营,将来拉平也不一定。

  然而情况并不是完全悲观的,2009年台湾“八八风灾”,大陆与港澳地区捐资近40亿元新台币。走访原住民学生占相当比例的大仁科技大学时,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了师生们对大陆及港澳同胞对他们的帮助,近年来,大仁科技大学还多次参加澳门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举办的“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

  一名原住民学生曾多次到大陆交流访问,他对大陆的印象转变非常明显:“第一次听说要去大陆交流时,有种恐惧感,因为听人说那里很落后,亲眼看到之后,才发现我们的认识是多么有偏差。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去大陆找工作。

  “其实在台湾,原住民、客家人、闽南人以及外省人这四大族群,外省人是最向心于大陆,仅次于外省人的就是原住民,因为原住民接受国民党的照顾很多。”华加志还拿更早的日治时期来做比较:“台湾光复前,原住民小孩都没有鞋子穿,衣服也严重不足,我都七八岁了,还在穿羊皮。

  “大陆游客越来越喜欢原住民地区当作旅游目的地。”现任原民会主委林江义讲了引发众人哄笑的细节:“他们可能来自内地,很少看海,所以很喜欢在花莲海岸上捡漂亮的石头,放到行李箱,结果要回大陆的时候都被我们的海关拦下了,几个月以后,在桃源机场留下的石头有好几箱,然后用卡车再送回到花莲!

  而对于记者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令他感到为难的问题,林江义是这样回答的:“炎帝和皇帝是约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两个很大的部族领袖。而台湾的原住民居住在这个岛屿,最短也是六七千年之前的事情。如果说‘炎帝和皇帝是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就好像说‘在座的各位是秦始皇的祖先’一样,逻辑上讲不通。但无论是汉藏语系的民族还是南岛语系的民族,都应该怀着一颗宽容与互相尊重的心。”因为还在任上,林江义的回答尽可能做到小心翼翼。不过,他透露自己在520以后不会再继续担任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不是因为政治因素,个人想法而已。

  与林江义的谨慎不同,华加志的态度非常坚决:“两岸统一要从少数民族开始!”这句话他在二十多年前曾跟万里委员长说过:“一次,在南宁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万里委员长中午特别请我们台湾团吃饭,我就坐在他右边,我们唱《高山青》、《我们都是一家人》,还在一起跳舞,我就讲‘报告委员长,看样子,两岸统一要我们山地同胞和少数民族先来。’大家听了都很赞同,万里先生也非常高兴。”(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