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打击力度,着力利益导向,走出了一条具有咸宁特色的“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区域协作、利益导向、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之路。
高层倡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领导重视机制。成立市统筹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督办和指导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出台《关于统筹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严厉查处全市“两非”案件的意见》等8个相关文件,细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举措。二是目标管理机制。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责任书,加大考核分值与权重,量化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目标任务,细化市直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的职责职能。三是督办检查机制。建立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点环节专项检查、暗访调查、综合督查机制,每次督办检查下发情况通报,问题点到单位,整改限定时限,并直接寄给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
依法打击,形成高压态势。一是配强工作专班。为建立打击“两非”长效机制,咸宁市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典型“两非”案件查处工作的意见》,明确各县(市、区)典型“两非”案件查处由公安部门牵头,专班由纪检监察、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组成,落实了专人、专车、专项经费,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必要的办案设备,实行集中办公、联合办案,形成了打击“两非”的强大合力。嘉鱼县、咸安区增派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侧重统筹打击“两非”工作,成立了由公安局长牵头的查处“两非”案件工作专班,纪检监察、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并抽调1~2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干部长期参与专班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由派出所所长牵头的“两非”工作专班,形成了“公安部门牵头查、卫计部门主动查、纪检部门介入查、药监部门摸排查、区域携手联动查”工作机制。二是拓宽线索渠道。全市各级新闻媒体在黄金时间和重要版面反复宣传关于严厉查处“两非”行为的通告及有奖举报制度;人口计生系统开通“12356”阳光热线,并在基层政务公开栏上公布有奖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在醒目的地方设立“两禁止”宣传牌。同时,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将典型“两非”案例改编成宣传小品,在全市开展以促进性别和谐为主旨的“幸福相约”专题宣传活动;以“生育文明•四级联创”为抓手,全面开展品牌宣传活动;以“生育文化园地”为载体,广泛传递“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婚育新风正能量。三是依法严厉打击。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通报各地典型“两非”案件查处情况,并对典型“两非”案件的调查取证、办案程序等提出了“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处理到位”的要求。各地依法依规,对典型“两非”案件重拳打击。
利益导向,营造社会氛围。一是依托平台谋发展。以“幸福工程”为平台,建立每个县不少于50万元、每个乡(镇)不少于5万元的“关爱女孩专项资金”,通过“项目+帮扶单位+困难计生家庭”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设立“湖北咸宁‘幸福工程’专项基金”,按照“幸福工程”运作方式,通过实地项目察看,对17户贫困计生家庭予以帮扶,每户给予1万元,资金直达个人账户。各县(市、区)把帮扶计生家庭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制定地方产业政策和实施富民工程时优先帮扶计生家庭。如咸安区依托温氏集团、崇阳县依托精武集团积极扶持计生女孩家庭发展养鸡业和养鸭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养殖示范小区38个,357户计生家庭进驻经营,家庭年均增收达4万元。二是完善政策保民生。全市借力发力,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整合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困难计生家庭生产生活难题。2008年,该市深入开展关爱女孩“双千”行动,组织1000家单位结对帮扶1000户贫困计生家庭,通过2~3年的帮扶,使被帮扶家庭基本摆脱贫困。为深化关爱女孩“双千”行动,2013年,市政府将“筹措4000万元帮扶1万户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市直副县级以上、县(市、区)副科级以上、乡(镇)全体干部等共10987人,分别结对帮扶1户贫困计生家庭,并实行名单化管理。市妇联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积极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优先推荐计生家庭。
(来源:《中国人口报》2014年6月5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