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变革】创新有效供给 提升传统优势

17.12.2015  14:06
mediaplayer

  对于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来说,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正在给中国经济带来长期性的隐忧。两天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下,今年以来,传统行业和企业正在积极主动谋变,化解过剩产能,创新激发市场有效需求,在寒冬中寻找自己的春天。

  就在这个月,江西铜业等10家铜冶炼企业联合发布倡议书,表示将在2016年主动削减铜产量35万吨,这个数量相当于我国今年铜总产量的8.75%。

  没有政府的强令要求,十家企业主动抱团减产,这背后是2015年以来铜价的持续下跌,和2011年最高点相比,目前的铜价已经下跌了60%。

  和冶铜行业一样深陷寒冬的,还有钢铁、煤炭等重化工行业,今年以来,这些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达到80%。消耗大量的资源,却挣着白菜价,这些过剩产能已经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中国经济更好地轻装上阵?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而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指出了清晰的路径:“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也就是说,化解产能过剩首先要允许企业退出,而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就是两种有效手段。

  卸下沉重的产能包袱,只是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面。在消费领域,同样出现了深刻的供需矛盾。虽然我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生产的很多产品,都不能满足收入增长的消费者需求。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预计将达到1.1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购物上。

  今年,互联网+这个词几乎家喻户晓,中央积极推动的“互联网+”行动,目标是到2018年,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天津飞鸽自行车70年代曾声名鹊起,可风光多年后,已逐渐被世人所淡忘。而就在今年,“互联网+”,让这个传统企业有了新模样。

  传统飞鸽的转身,瞬间激发了市场巨大的购买力。这款超级自行车最近刚刚量产下线,就已经接受了超过40万辆的订单。

  为了让“中国制造”更上一层楼,今年以来,中央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个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等市场主体营造更加适于创业创新的环境,释放增长潜力。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每天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