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换将”,百姓受益——国家京剧院与湖北省京剧院送戏下乡见闻

22.01.2016  13:17

  “今天的票格外好卖,老戏迷们全来了。”湖北省京剧院演艺部工作人员张晓雨表示,平日里剧场上座率约50%,而这两天明显人多了起来。1月16日至20日,国家京剧院与湖北省京剧院联袂为观众演出《红鬃烈马》、《四郎探母》、《龙凤呈祥》3台大戏。16日、17日在武汉演出,18日至20日则来到湖北省汉川市进行“三下乡”慰问演出。演出过程中,国家京剧院的优秀演员与演奏员与湖北省京剧院演员亲切交流,进行面对面辅导。

  结对共建效果显著

  2015年6月,国家京剧院与湖北省京剧院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希望以结对共建为契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谋实事、出实招,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展示演出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湖北京剧艺术振兴发展,带动全国京剧艺术繁荣发展。

  湖北省京剧院副院长周琥表示,国家京剧院与湖北省京剧院结对共建成效显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复排京剧《白毛女》过程中,国家京剧院给予湖北省京剧院非常大的支持与帮助。周琥对国家京剧院演员和导演的职业精神与操守赞不绝口。周琥说,国家京剧院导演孙桂元每次排练时都认真辅导,就人物姿势、神态、心理表现甚至舞台位置等,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国家京剧院还将乐队谱子及灯光、舞美设计图等提供给湖北省京剧院,以保证复排后的《红灯记》原汁原味。

  此次联合惠民演出同样是双方各自发挥资源优势“结对共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剧目上精挑细选,充分考虑本地观众的欣赏需求。湖北省京剧院副院长裴咏杰介绍:“这三出戏都是戏迷所熟知的经典剧目,演的是忠孝礼仪。每出戏时长3个多小时,行当齐全,色彩斑斓,呈现在舞台上非常好看。

  “走马换将”互利互惠

  此次双方结对共建系列演出,一改往常“请进来,走出去”的简单模式,而是采用“走马换将”模式,即双方主演交换演出。周琥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两家的优秀演员同台合作、共同切磋,既节省成本,又能让更多基层百姓享受文化福利。

  演出过程中,国家京剧院演员黄炳强、李红梅、毕小洋、唐禾香以及鼓师谢光荣与湖北省京剧院演员联袂演出。黄炳强表示,“走马换将”模式并不是首创,早在1962年,北京、武汉的两大京剧名家张君秋与高盛麟,就在文化部主持下进行过这种形式的演出。多演出、多交流能促进京剧艺术交流与互相学习、借鉴和发展。李红梅表示,非常认可这样的演出方式,两家院团的演员都非常优秀,可以在排演过程中交流探讨对戏曲的领悟,在业务上对双方都是促进。

  湖北省京剧院青年演员谈元肯定了这样的说法。几天的合作下来,谈元表示,国家京剧院的演员职业感非常强、业务出众,给予观众更加新鲜的观剧体验,尤其对基层百姓来说,能看到国家级院团优秀演员的表演,更是机会难得。周琥表示,“走马换将”方式将保持下去,未来一年还有赴北京演出的计划和安排。

  深入基层百姓叫好

  1月18日至20日,汉川市福星会场人头攒动,还有群众自己搬着板凳坐到台口,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戏迷王守义并不住在汉川市,但他骑了近40公里的摩托车赶来看戏,平时酷爱戏曲的他不想错过这么难得的机会。“这边有个亲戚,晚上就不走了,这3天我都看。”像王守义这样的百姓不在少数。

  百姓的热情感动着演员。毕小洋说,基层条件有限、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为父老乡亲展现国粹艺术魅力非常有意义。毕小洋回忆跟随“大篷车”送戏下乡的场景时表示,戏曲演员并不怕条件艰苦,听到掌声和叫好声就会很兴奋。

  汉川市福星剧场由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修建,此次送戏下乡演出还激发了这家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福星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刘荒年说,希望未来能继续与当地政府和优秀文艺团体合作,把汉川打造成戏曲文化中心区,发挥其更大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