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发展论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

17.06.2014  12:20


湖北日报讯 6月14日,由湖北省社科联、华中师大、襄阳市、十堰市联办的2014湖北发展论坛在汉举行,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这里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全国人大代表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全长1577公里,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流域主要包括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其中流经湖北的长度达到871公里。为减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促进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湖北省从2006年开始规划汉江流域现代水利工程,2009年开始谋划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今年正式将它纳入到省级发展战略。汉江湖北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县域经济前20名中汉江流域占有11席,在全省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更为关键的是汉江生态经济带所处的流域是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南水北调中线的核心水利区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的保护区,因而,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全局规划,开放开发,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关于将它提升国家战略,我有这么几点建议。

   第一,在国家层面,建立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尽快制定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主体规划,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规划,协调有关部委和汉江流域省市打破区域限制,细化流域综合开发方案,建立国家级的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管理机构。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建国家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顶层设计、建设实施和工作协调。国家水质部门,汉江流域省份参与,建立汉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机构,负责汉江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室,建设汉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信息平台。

   第二,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充的长效机制。建议国家以汉江流域作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提升水资源的监控能力。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充的长效机制,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建议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北方用水的家庭当中增加水资源费和环境费,对因调水后影响的税源损失和治理生态环境所增加的财政支出,由受益区通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每年给予受影响区补偿。同时进一步丰富补偿内涵,可将技术和智力支持作为补偿的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三,配套以系统化交通工程项目。建议国家对汉江流域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在汉江中游建设一类航空海岸,通过汉江航道和江汉运河建设,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开辟东西向经济新走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四,支持汉江中下游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水利示范区,汉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建议国家在这个区域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水利示范区,对区域内粮食主产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第五,将丹河谷城市群升格为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实验区。丹江口、老河口、谷城正联手建设汉江流域的丹河谷城市群,省里也当给予优惠政策,允许先行先试,使它成为中小城市的主流族群发展示范区。

   最后一个建议,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与流域沿线的特困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重点对扶贫攻坚与汉江流域的统筹发展机制进行探索。

   顺势 合规 应时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范恒山

 

   我谈三点看法。第一,从战略层面谋划汉江流域的开发开放顺势合规应时。所谓顺势,是说推进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符合国家区域战略发展的新走向。中央强调,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广阔,地域跨越湖北省东中西部,涉及不同水平的发展区域,推进其开发开放,有利于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开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所谓合规,是说推进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符合自然与经济发展规律。一方面水是生产生活之基,也是商贸之本。大江大河能“致天下之利”,世界上的文明大多因水而兴,流域往往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与支托,以其为纽带容易形成重要的区域经济板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三大发展引擎都是依托大江大河和大海的。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规律,就是经济往往是沿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的。所谓应时,是说推进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符合湖北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推进以长江为纽带的武汉城市圈发展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汉江推进区域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极,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潜力,也有利于促进湖北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这对当前湖北实现转型跨越、进一步打造在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要科学设定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的基本方向。汉江流域开发开放方向的设定十分重要,但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主要的,一是体现国家的战略导向和发展要求,二是符合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反映可以把握的内在潜力,三是与能够争取到的外部支持和合作相匹配,四是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基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汉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可以朝五个方面来努力:一是打造以现代水利和航运为支撑的黄金水道,二是构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动区域,三是建设优美和谐的旅游生态廊带,四是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五是形成不同类型区域协调发展的开放合作高地。

   第三,推进汉江流域开发开放应当把握一些重要环节。特别是做好五个方面的文章:一是立足发挥比较优势。要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特色城市和特色文化,构筑发展的竞争力。二是有效搭建支撑平台。以各类开发区、试验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布局一批各具特色、能够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功能区。三是积极推进合作联动,以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要素交换、“飞地经济”等形式,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切实解决结构雷同、各自为战等问题。四是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流域、区域发展的重大体制和发展障碍。五是全面加强战略对接。把汉江流域开发开放同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借势借力借政策,加快发展。

   协调开发汉江

   全国政协常委 著名学者 葛剑雄

 

   历史上,汉江流域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她是中国沟通南北的一个重要通道。到了近代,我们有了公路,却逐渐忽视了水路交通,造成了水运萎缩。行政区划的分割,也影响了水运。但是欧洲到现在还把水运放在重要地位,而且他们水资源的分配也做得很好、协调得很好。莱茵河经过9个国家,多瑙河经过十多个国家,但是消除了障碍。莱茵河有的河流不宽,水量也不大,欧洲人就特制了适合在莱茵河运行的船。我们在讨论长江通航时,经常抱怨南京长江大桥的净高不够,问题是长江上现在有几十座大桥了,高度都差不多,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船降低一点?

   汉江也是同样的思路,水运的水量不够,能不能予以人为调节?日本很多河流都很浅,但是经过人工调节,保持了水的流动。开发水运,我们需要协调起来,甚至专门为这个流域设计制造合适的船只。加强协调,汉江流域的水运是可以再度兴旺起来的。

   生态 经济 民生三位一体

   省发改委副主任 肖安民

 

   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总体要求,是生态、经济、民生三位一体。我们初步打算构建六个具有汉江特色的功能带。一是现代水利航运带,二是生态环保带,三是先进制造业带,四是现代农业带,五是生态文化旅游带,六是特色城镇带。

   我们着力的方向在于:第一,提升生态合作,建设全国现代水利示范区。第二,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加强航道整治,实现航道通航能力的提高、提级。另外,今年争取开通汉石城际铁路一线建设,以及武当山机场、襄阳机场的改造,形成综合交通优势。三是打造生态农业的核心群。

   我们要加强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链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按照绿色、低碳、环保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汉江流域经济带。改善生活环境,让水清天蓝,空气干净,提升汉江流域人民的生活质量。

   着力打好四张牌

   襄阳市市长 别必雄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和保护,我们要着力于将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核心是打好“四张牌”:第一,打好生态牌,有效保护汉江流域的生态性,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第二,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牌。提升汉江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提供有利支撑。第三,打好新型城镇带的牌。第四,打好汉江与长江经济带关系的牌。

   我建议,从五个方面争取国家解决汉江流域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一,将汉江黄金水道纳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规划之内,加快建设汉江黄金水道,发挥汉江的航运功能。第二,请求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国家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来规划建设。第三,将汉江中下游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范围。第四,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国家四化同步的示范区。第五,比照一些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与三峡库区建立产业合作机制的做法,建立京津冀对口支援汉江流域各城市及产业合作发展的机制等。

   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十堰市常务副市长 龙良文

 

   十堰位于汉江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江汉上游流域保护好了,全国、全省受益。这里提出几点主张:

   第一,十堰是汉江流域龙头,理当把十堰摆在战略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第二,十堰是中国的“绿肺”,生态地位十分突出,理当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给予水源区特殊政策扶持。第三,十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理当支持十堰走生态文明之路,在全国产生示范作用。通过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十堰就可以走出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困境,谋求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努力形成一极四区的格局

   省社科院副院长 秦尊文

 

    长江流域正在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的主战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势在必行。我们初步建议,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一极四区的格局。

   一极是指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四区分别是:结合作为国家战略水源区的优势,开发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机遇,开发全国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县、村、示范园区基地三级认证创建工作,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创办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从而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区。

   有效促进多方面融合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光

 

   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应该顺应世界潮流,有效促进多方面融合。

   首先是要思想融合创新,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等利益相关问题的创新。其次要进行规划融合创新。第三,要开展区域融合创新,比如开展省内区域、周边相关省份区域以及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间的融合。第四,要强化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和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依托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源共享功能。第五,要重视产业融合创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服务业之间的融合。第六,注重管理融合创新,提高各种管理要素的融合度。

   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罗静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首先,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在瞄准国内先进水平的同时,要以区域差异意识来制定工作的侧重点。

   其次,对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中占据份额较大的农产品主产区,应该侧重于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统筹人口的迁移。

   再次,对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要注重提升生态功能。严禁在丹江口水库周边活动;形成以鄂西北秦岭大别山为主的环汉江生态经济带;优化产业机构;降低地区人口增长率;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优质顶层设计;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和空间优化;完善和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提供资金支持;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多方着手保护水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唐非

 

   汉江是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以及武汉城市圈的主要水源地。重视汉江生态经济带水源水质及饮用水安全,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污染源的调查、监测和研究。其次要制定法规,加大汉江中下游流域县市城区和中心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减少和控制城镇近岸水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第三,加强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物生物毒性的监测。第四,争取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输出地的补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第五,要加强对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沿线饮用水源的保护意识。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