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台城市发展意见 力争跻身全球创新“尖峰城市”

01.08.2015  21:22
  记者肖娟

  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印度班加罗尔、英国伦敦,这一个个世界级创新区域所拥有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资源,让它们像“钉子”一样在全球创新地图上矗立,成为具备典型区位、人才、资本优势的“尖峰”,连接进入全球创新网络。武汉,承载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不能缺席。

  如何加入全球创新网络,如何成为重要节点城市,目标和路径在哪里?昨日,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建设全球研发网络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意见》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处理好“开放与创新”的关系,提高科技研发活动的开放度。

  闷头科研必须变为协同创新

  科技研发活动无疑是创新的内在强大动力,但不同的组织方式,会带来大相径庭的结果。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活动,多是内部组织模式为主,盯着自己的现有工作,让资源优势最大化:已有什么资源,可以怎么配置,如何再推进成果转化,多是“自己跟自己玩”。

  这种状态下进行的科技研发活动,各自割据,闷头苦干,耗费了大量精力和经费后,抬头一看,科研成果谈不上重大创新突破,科研团队也没有提高竞争力,科研资源被极大浪费。

  武汉科教资源丰富,但这种内部组织模式必须改变,研发开放度亟需提升。协同创新就是有效路径。

  “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互相补充,是一种致力于相互取长补短的智慧行为。它要求城市打破传统狭隘的地域观念,接入全球创新网络,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产生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形成真正的产学研用结合的局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改革。

  科研创新活动的尖峰追求

  有别于其他的经济活动,科技研发活动有着明显的尖峰追求。

  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创新型城市的研发实力、创新资源,会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集聚人才、资金和技术,整体水平一定是呈“钉子状”的。

  硅谷的人口只占全美的1%,但产出了全美12%的发明专利,消耗的风投资金超过了全美的40%,超过了世界的20%。特拉维夫、班加罗尔、伦敦、东京均是如此,其典型的创新区位地理优势,让他们成为一个区域的创新中心和尖峰。

  武汉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时,必须遵循科研创新活动的独特规律,主动承接国家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尽快接入全球研发网络,追求跻身尖峰城市。

  《意见》中提出: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在汉设立研发机构,到2020年,机构超过200家,满足条件的研发中心,设立之日起连续3年给予每年300万的补助;建立海外研发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技术、专利和品牌的并购重组;支持科研院所积极建设“卓越创新中心”,重点建设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大科学研究中心。

  “顶级专家的保姆”之问

  《意见》共11条行动计划,核心理念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强起来”、“优起来”的具体措施,让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要素在武汉集聚配置,城市研发创新能力和国际辐射力大幅提升,国际化研发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研发环境日趋开放和国际化。

  在开放创新方面,武汉一直引以为傲的地理位置同样具备优势,过去多从利于货运贸易、物资流通的角度考虑,如今同样利于创新最大的资源——人才的来往。关键是人才来了后,留得住。

  开放创新的生态,必然是吸引人的。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住,使用得好,不光要满足事业需求,也要提供生活的舒适便利,让其没有后顾之忧。曾有领导来汉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国际上知名的科学家有意来武汉落户,但需要带一个保姆,其保姆能否也顺利落户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一切围绕人才相关的事宜,很多看似微小而重要的问题,武汉都会重视,这正是开放创新生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