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大数据时代“双向嵌入”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在信息技术大发展,学生群体对知识需求多样化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形式?这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向我们提出的现实课题。年初,学校通过发起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那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对教师到底提出了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对此,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对现代纺织学院院长李建强进行了专题采访。
校企结合的育人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本科教育正在逐步由培养精英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纺织的基础上,学校树立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科学办学理念。基于这个理念,我们的“双向嵌入式”育人模式是有效的。学科嵌入产业链形成学科群,这样我们所有为它服务的学科都可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比如互联网信息、机械等专业都可以与产业链结合,或是产业链哺育它,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在企业参观调研中发现,企业更需要的是跨学科,知识更广泛的人才。”因此,“双向嵌入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可以引入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协同创新的培养方法
李建强院长指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没有固定的标准,社会、国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人,都会对人才有一定的标准,因此这些标准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从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的角度来说,应该以人才在社会的接受度以及适应社会就业的能力为考核标准。这不是一个死板的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时俱进,还要有一定的个性化。”
“老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的知识,还要关注最新的热点,融入当时世界上的最新热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不能与实际应用脱节,不能重复讲老的东西,不能是几十年不变,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适时进行适当的改革。”李建强院长强调,“另外,产业辅育专业群,专业服务产业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那么关于专业教育内容的选取和人才培养知识面的选取就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们应该了解和熟悉纺织和纤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以及其他学科与纺织产业链的相关性。在进行双向嵌入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也要进行适当的更改。由于时代的更新和变迁,工程师涵盖的领域不仅限于工程学,还包括物流工程师、检验工程师、营销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等,工程师是一个广义的称号。因此,教师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在信息时代,应该跟随着现代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向嵌入。”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把教学方法与评估相结合,应用更多的新式教学模式,课堂上的趣味互动、翻转课堂、MOOC等,都要去进行尝试并找出适合学生的模式,再进行适当的改良,打造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关于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根据知道——看见——动手这三个递进的层次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王训该教授曾说过一条转译的谚语:“IhearandIforget(我听到了,就忘记了),IseeandIremember(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IdoandIunderstand(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在此我们引用王训该教授关于人才培养问题思考中,纤维轮、纤维馆、纤维园的例子:纤维轮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纤维材料各领域、各专业的关系和重要性,但是这样的环境学生容易忘掉;通过建设纤维馆,我们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纤维世界,他们能更容易的记住这个多彩的纤维世界,形成自己的学识;但如果学校建立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纤维园,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看的视觉享受,还能亲自参与建设,其教学效果一定更加好,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纤维本质,发掘新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来说,将是一个突破性的改革。实践教学会更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生自我定位培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除了认真踏实的学习,还要了解我们学校、教师、专业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才能更明确地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自己进行定位。另外,学生应多关注纺织产业链的相关内容,关注社会上各大行业与专业的关联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规划,辅以老师的专业指导,倒逼自己成长成才。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导者,更应该尽早规划学业。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了解课本以外的世界,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办学的决策者、各学院的管理者、后勤保障的服务者以及直接授课的教师这几个层面的积极参与,会更能实现我们的理念以及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决策者以及管理者能正确地指出人才培养的方向,后勤保障的服务者可以营造培养的良好氛围,教学生的教师群体,更是把培养计划和理念落到实处,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自身培养的讨论,将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并发展自己。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而言,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在面临教学模式全面改革的同时,更要意识到这是一次突破性的挑战。我们要借助思想大讨论这个平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思想的步伐统一,共同努力,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