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语用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
12月12-14日,语用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举行。广外校长仲伟合、巴基斯坦驻穗总领事巴伯·阿明、中科院教授李亚舒、清华大学教授罗选民以及众多语言翻译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广外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爱屏主持。我校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孙炳文博士、语言学研究中心杨佑文博士参加了此次盛会。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造诣深厚的各路专家登台演讲,精彩纷呈。罗选民教授发表了题为《语境之语境:谈译者的学养》的讲话,提出“学养为翻译者的立身之本”的观点。何自然以《汉英翻译中概念结构的转换》为题,阐述了语用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模式与概念结构的转换。加拿大MacEwan大学英语系教授Valerie Henitiuk发表题为《A Privileged Place: Paratext and Gender in Translation》的演讲,指出在翻译中译者的重要作用以及论述了如何让西方读者跨过文化差异的鸿沟。中山大学教授黄国文以《翻译与改写》为题,提出 “语言使用的选择是作者表达意义和表明身份的一种重要形式”。香港城市大学朱纯深教授、中国科学院李亚舒教授、南华大学戈玲玲教授、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以及广外翻译学研究中心黄忠廉教授还就语料库翻译研究、变异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演讲。论坛还就翻译研究与关联、模因、顺应的关系,语用与法律文本、文学文本翻译,语境与翻译等多方面对语用及翻译进行详细论述及讨论。
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孙炳文博士、语言学研究中心杨佑文博士宣读了参会论文《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法庭口译中话语标记语的目的等效究》,论述了从言有所为到译有所为的语用翻译过程中,策略是语言表象,目的是内在动因。该研究发现,法庭口译员对问话中话语标记语的处理其实是对律师或法官交际目的的关联或顺应。话语标记语口译中目的参数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交际双方问答互动中各种变化,影响语言系统的语码转换和司法系统的公平和正义。该研究引起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其原创性和前瞻性得到了作为主持人和评议人的广外高翻学院张保红教授和褚东伟博士的肯定和好评。
在寒冷的冬日,学术交流的火花使岭南大地温暖如春,观点与争鸣余音绕梁。此次参会,两位老师代表学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播下了学术交流的种子,给与会嘉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