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残联 借力大数据比对 助推惠残政策落实
自2017年以来,襄阳市保康县残联运用大数据比对,通过与扶贫、民政、卫计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对惠残政策落实逐步达到了精准化和精细化,既检验了政策落实的成效,也校验了政策落实中的差距与漏洞。
一、数据采集,打牢基础。随着残疾人政策每年逐步增多,个性化政策较强,全面掌握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是落实残疾人各项需求的基础。2017年,县残联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组织全县11个乡镇开展了“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动态更新工作”,对全县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同时,为了做到“精准康复,不落一人”我们及时“建档立卡持证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服务需求调查工作会”,通过11个乡镇民政和县直驻村工作队,对全县持证残疾人进行证件复核,重点看是否人证相符,是否康复脱残、是否迁出或死亡,掌握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并对未办证疑似残疾人进行统计。为了进一步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县残联采取机关人员分片包保的原则,逐个对各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再比对核查,从而确保我县残疾人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数据真实准确。通过检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有力推进残疾人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做到残疾人身边,实现精准服务。
二是数据共享,整改纠偏。残疾人“两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一项惠残政策,截止到2017年底,享受到此项政策的残疾人8264人次,占残疾人总数的78.9%。2017年省审计厅和省大数据办分别就“两补”落实情况进行了核查。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因个人申报程序不到位,没有及时纳入;基层残疾人低保、五保及死亡、户口迁移等动态信息报送不精准、不及时导致的应取消而未取消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县残联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联系,服务窗口前移,优化申报程序,由残疾人自愿申报,转变为县残联每月按时将新办证残疾人反馈至各乡镇民政办,乡镇民政办在每月审核低保、五保新增和减员的同时,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残疾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初审上报,县残联、县民政通过残疾证办证系统和民政低保、五保系统数据比对进行复审,报财政局直接审批拨付。有效避免部分残疾人申报不及时,造成的无法享受政策情况。同时,县残联主动对扶贫办、民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中涉及残疾人享受政策情况进行对接,建立了残疾人基本信息大数据库,实现了残疾人享受政策情况“一表清”。
三是数据精准,服务升级。县残联在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深入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制定了《保康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实施方案》,计划将摸底掌握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精准化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包括医疗康复、康复专项救助、辅助器具配发和其他康复服务四大类,到2020年为全县残疾人90%以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通过建立残疾人大数据库,我们从“等民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除了通过报纸、电子显示屏宣传政策外,针对覆盖面广、残疾人关注程度高的政策,利用全国助残日、动态信息核查、精准康复服务调查,印制惠残政策宣传单1500余份,发放到各乡镇、村(社区),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使惠残政策公开、透明、人人知晓。同时,利用残疾人流动服务车,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发放辅助器具。
县残联通过完善各项残疾人基础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残疾人工作规划出新的蓝图,全面落实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康复、就业扶贫等业务工作,及时反映广大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和愿望,助推惠残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