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长私人订制让大学食堂有家乡味
“中午有些西北同学想吃羊杂汤,在炖菜窗口。南方同学想吃的广式腊肠炒干辣椒在17窗口。湖南、湖北同学想吃香辣炒虾也有,在13、18窗口。河南同学,你们想吃的胡辣汤在16窗口。安徽、江西、福建同学想吃的年糕在13、18窗口。”这被称为“传菜单”的刷屏行为,曾在农大风靡一时。
“‘你想吃什么’是原本只有父母才会那么关心的问题,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周师傅也会像爸爸那样在意我们的胃。”李玲觉得,这是一种特别暖心的感觉,“有一种想哭的幸福感”。
“你好张同学,我是公一(公寓一食堂,记者注)厨师长,今天中午有你想吃的松鼠鱼,收到确认后回答你吃饭时间。”
收到这条短信,中国农业大学的张旭冉同学“有点蒙”。仔细回忆才想起,不久前她曾给校长信箱写过一封信,表达了对很久不在食堂出现的“松鼠鱼”这道菜的思念之情。她强调这是一封“压根没期待回复的信”。
18分钟后,张旭冉将这条短信截屏,发到了她所在的院学生会体育部微信群里。
看到这张短信截图,群里的张思琦大笑,秒回了6个“哈”字,说了句“不行了”。
4分钟后,张思琦一边念叨着“这都可以”,一边把短信截图习惯性地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里,不料半天时间就收到1400多个赞,“手机一直狂震”。有网友立刻留言问:“请问这真的是真的吗……”。
直到厨师长周师傅再次向张旭冉确认午饭时间时,她才相信“这原来是真的”。
比约定的时间要早,张旭冉和几个想吃松鼠鱼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公一食堂,带着点“见网友”的兴奋劲儿。
在17号窗口,周师傅端出了鱼,张旭冉一口气点了两份,还跟周师傅和松鼠鱼拍了照,秀在人人网上。
“今天晚上做一道美女们喜欢的菜,脆皮香蕉,17号窗口5:40”
那一天,许多人在网上为周师傅点赞。就连还没入校的学弟学妹们也通过微博、微信知道了“周师傅”这个名字,李玲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吃货来说,“吃”这件事很有可能影响高考填报志愿。周师傅是李玲还没有来到农大时,对这所学校全部的印象。
开学第一天,李玲坐在朝思暮想的公一食堂里,喝下第一口排骨海带汤时,就坚定地向家人宣告:“你们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了”。
这个信念在她吃到“脆皮香蕉”后更加坚定。“外焦里嫩,特别好吃,我一边吃一边想到在后厨的周师傅,觉得暖暖的。”
去年10月11日,周师傅公布了自己的QQ号,用A4纸打印出来,贴在公一食堂门口。李玲一看到这个消息就立刻掏出手机加了周师傅,验证问题却拦住了她。
周师傅的问题是“我姓名”。李玲输入“周师傅”和“厨师长”都不对,又专门跑去贴吧里问,才第一次知道了周师傅名叫“周利”。
就像所有忠实的粉丝一样,李玲在通过的瞬间就迫不及待地浏览了周师傅空间里的全部内容。1889篇日志,几乎全部都是菜谱。135条“说说”中,有3000多字都是在向同学们预告菜品、答疑解惑。
海边长大的同学想念海鲜,周师傅回复说“我们去市场看海鲜价格咋样,价格合理就买一些给同学们吃。”
几天后,周师傅便在空间里宣布了好消息:上午有海鲜,皮皮虾、鲜活螃蟹,数量有限,是特意为一部分喜欢吃海鲜的同学买的。
一连好几位东北同学在周师傅的空间里列队留言说“东北孩子想吃锅包肉”,4天后就如愿以偿。
有一次,周师傅发布了“今天晚上做一道美女们喜欢的菜,脆皮香蕉,17号窗口5:40”,并给一位试图翘课来品尝美食的女生留言说“我叫阿姨给你留一份,不许逃课。”
湖南香辣虾和山西过油肉都在周师傅的QQ空间里爆炒过,东北乱炖和西北羊汤也在周师傅的QQ“说说”里翻滚过。
雾霾天里,周师傅会推出清肺的鸭血、银耳汤、山药,有同学转发到朋友圈说“赞暖男”。
“为了早上没有课的同学延长吃饭时间,为了大家在天气冷的情况下吃到热汤的早餐,7点汤粉卖到10点,10点后两个窗口可以做了到中午”。有同学把这条状态截屏发到了群里,称赞周师傅是“中国好厨师长”。
“想吃什么就加我QQ,做好了我告诉你,过来吃”
2014年10月22日晚上九点多,李玲第一次和周师傅聊天。本来她只打算留“周师傅辛苦啦”,但心里还是期待得到回复,就又加了一句“是不是该休息了?”
周师傅回复李玲,他仍然在处理同学们的一些建议,有1000多名同学加了他QQ,因为白天没有时间,只能留到晚上。
几乎每条“说说”,李玲都要点赞,并且“不是习惯性点赞”,是“每一条都认真看过”。从李玲QQ空间的亲密度排行可以发现,她对周师傅的关注度达到97分,在她300个好友中排名第一。即便如此,李玲依然和周师傅的大多数好友一样,仅仅是在网互动,从未当面交谈过。
和周师傅面对面聊过的人是顾族宸,这位校园媒体记者翻开她当时的采访笔记,指着她记下的关键词。
“敬业”。她用笔点了两下,“后厨是没有凳子的,从早上5点多开始,周师傅和其他师傅们一样,从早到晚要站一整天”。
“很多外校同学都觉得食堂就相当于大锅饭,约定俗成就应该是难吃的。周师傅让农大的食堂独树一帜啊!”顾族宸曾带领自己外校的小伙伴来公一食堂蹭过饭,小伙伴评价:真是一顿好吃到哭的饭。
“负责”。她重重画了个圈,“周师傅总会一条不落地看同学们的QQ留言,有些时候不能及时满足同学们的需求,等菜做出来后,周师傅总会特别在空间里点出,甚至是QQ私信通知同学们”。
顾族宸还写下“搭讪”这个词,是因为周师傅平日里不总是待在后厨,他会在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游走在食堂,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聊天。
周师傅的“搭讪”对象是那些面对所有窗口的菜都显得犹豫不决的孩子们,通常情况下,他会凑过去引导:“有你感兴趣的菜么?你想吃什么菜?”
不假思索蹦出的菜名常常都是家乡味道,末了,周师傅还会附上一句“想吃什么就加我QQ,做好了我告诉你,过来吃。”
周师傅的这一招被很多同学称为“点菜”,李玲也点过远在1500公里之外的湖北味道。
“谁会那么在意你想吃什么呢?”李玲从初中开始住校,平日里只能在食堂凑合,周末回家,父母总是从早到晚不厌其烦地问她相同的问题——早餐想吃什么、中午吃什么饭、晚上烧什么菜。
“‘你想吃什么’是原本只有父母才会那么关心的问题,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周师傅也会像爸爸那样在意我们的胃。”李玲觉得,这是一种特别暖心的感觉,“有一种想哭的幸福感”。
厨师长周师傅的“私人订制”温暖着许多像李玲这样的异乡孩子。每到饥肠辘辘的饭点,同学们习惯性地摸出手机刷朋友圈,分享周师傅的“无纸化菜单”。
“中午有些西北同学想吃羊杂汤,在炖菜窗口。南方同学想吃的广式腊肠炒干辣椒在17窗口。湖南、湖北同学想吃香辣炒虾也有,在13,18窗口。河南同学,你们想吃的胡辣汤在16窗口。安徽、江西、福建同学想吃的年糕在13,18窗口”。
这被称为“传菜单”的刷屏行为,曾在农大风靡一时。
而就在最近,周师傅不再更新菜品信息,朋友圈安静了许多。
周师傅病了。
从他最近极少更新的“说说”来看,周师傅离开了北京,回老家静养。
即使这样,他还不忘向同学们解释:“这段时间我没在食堂,火锅丸滑没做,也没有菜品信息,我感到很愧疚,我安排大家喜欢吃的菜,周一炸香蕉,周二拔丝地瓜,周三香辣虾,周四菠萝咕咾肉,周五锅包肉,都是下午5.30分,17窗口。”
在家养病的周师傅依然在琢磨“如何让同学们吃到纯正的家乡味儿”。看到大家在空间里的祝福,周师傅也心急,“计划着春节后就返回学校为同学们服务,不让大家失望”。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一份自己心中热爱的事业”,这是他刚来农大食堂工作不久发的QQ状态,“这份事业,需要我们用所有的热情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