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哥”刘金印替亡父还债铸就诚信“金印”
新华网石家庄8月19日电(记者宋强、张涛)“我叫刘金印,诚信就是我的金印。”记者见到刘金印时,他正在和妻子在家庭作坊内细细打磨红木手串。第二天,他们要如约为几位北京的客户供货。
刘金印是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北孙庄人,在他的老家,“诚信哥”的称号流传已久。这缘于11年前的一件事情。
2003年春节前夕,即将结婚的刘金印迎来噩耗,父亲刘汉臣因突发疾病去世。
当时26岁的刘金印向亲朋好友借了6000元处理了父亲的丧事。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刘金印发现了一张青县流河镇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单。原来,刘汉臣曾向信用社贷款2万元,还了1万元,还有1万元的贷款没有还。
6000元借款还没还,又多了父亲的1万元贷款,还有一个即将过门的媳妇,处处都需要钱,却又处处都缺钱,刘金印愁的直挠头。
亲戚好友有人开始劝他“赖账”。有人说,“人死账黄”,现在人不在了,贷款就变成了没头绪的账,可以不用还了;还有人劝他,用钱的地方多了,可以“一直拖着”。
“遗产我们能继承,为什么债务就不能承担?父亲没能还的债我来还,我不能让人走了还欠着债,也不能让活着的人一辈子都背个赖皮的骂名。”刘金印说。
他找到信用社的负责人做出承诺:能提前还一定提前还,不能提前也绝不会延期。就这样,刘金印外出做生意,刚结婚的妻子张春梅则在家种地。贷款合同到期前,夫妻一次性把钱付清。
青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了表彰刘金印的诚信行为,特地将他评为“信用最高用户”,刘金印无需任何担保,就可以从信用社贷出5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刘金印始终诚信待人。2007年他开始养猪,从开始的3头到现在的120多头,生意越做越大,无不是依靠“诚信哥”的名声。2013年,他又和妻子从事红木手串加工的生意,依靠货真价实的经营手段,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
“实话实说,现在不讲诚信的人太多了,所以金印十几年来的坚持,就显得难能可贵。”北孙庄村村干部姚树海说。诚信的“金印”换来了口碑,也换来了荣誉,2014年1月,流河镇政府将其评为“道德模范”,青县县政府也将其评为“感动青县”提名人物。
“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到我们这儿不能随意丢了,政府的荣誉和乡亲的口碑,其实都是倡导大家要更加诚信。只要人人都能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我们社会就会更美好。”刘金印说。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