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仁禧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新闻网讯(记者陈丽霞)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卓仁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6日15时1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卓仁禧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科学院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肖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领导,武汉大学以及相关高校或机构的领导在卓仁禧病重期间前往探望,或逝世后前往吊唁,或发来唁电唁函,或敬献花篮、花圈,以不同方式对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他们是: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蒋超良,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王艳玲,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原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原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湖北大学校长谢红星,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曾汉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党委书记郝翔,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迎军院士,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丁雄军,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院士等全体校领导。
发来唁函、唁电、敬献花篮花圈、前往吊唁、慰问家属的单位和个人还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工作局、化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办公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省总工会,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院士咨询服务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以及复旦大学化学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等十多个相关学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科研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化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学会协会,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企业,复旦大学校友会、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武汉大学化学系各届校友等,两院院士还有(按姓氏笔画排序):于吉红、万惠霖、王玉忠、王琪、田中群、田昭武、冯守华、刘云圻、朱道本、孙世刚、杨万泰、吴奇、吴锋、沈家骢、张礼和、张乾二、陈军、陈孝平、周其林、郑兰荪、赵玉芬、姚建年、徐如人、唐本忠、黄本立、程正迪、颜德岳。
武汉大学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朱玉贤、张俐娜、龚健雅、夏军等院士,彭斐章、胡德坤、马费成、於可训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武汉大学全体校领导,刘道玉、齐民友、陶德麟、侯杰昌、李健等学校老领导,武汉大学党政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科研机构、附属单位等也以不同形式对卓仁禧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12日上午,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卓仁禧先生的遗体静卧于花丛中,鲜红的党旗覆于胸前。花圈和挽联布满了大厅四周,鲜花围绕的正面墙中央悬挂着卓仁禧院士的照片,两侧是“化学泰斗深仁厚泽功高业伟 卓越大家福禧永佑风范长存”的挽联。韩进、窦贤康、谈广鸣、李建成、赵雪梅、沈壮海、唐其柱、李资远等校领导,刘道玉、刘经南、刘书稳、骆郁廷等学校老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马费成,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贵州省能源局局长丁雄军,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光勇,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程学院等相关院系领导和老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卓仁禧院士的亲属、生前友好及学生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上午8时15分,卓仁禧院士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仪式由韩进主持,窦贤康介绍了卓仁禧院士生平。大家在默哀之后,一一向先生鞠躬送别。
卓仁禧院士1931年2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分配到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1957年至1959年到南开大学进修,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机硅化学研究;1960年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至1984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 Fellow);历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等;2018年12月光荣退休。
卓仁禧院士曾先后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成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担任《高分子学报》《离子交换与吸附》、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和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等国内外杂志副主编, Polymer International 杂志执行编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高等学校化学研究》杂志编委等。
卓仁禧院士毕生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学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彩色录像磁带粘合剂和助剂等,不断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国家需要,卓仁禧院士创造性研制成功有机硅光学玻璃防雾剂,作为保护涂层应用于国防等多个领域;卓仁禧院士还与同事们一起将作为原材料的二元共聚物部分水解,同时加入一种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助剂,成功解决了当时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卓仁禧院士开始系统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在聚磷酸酯合成方法的研究中,发现新的溶液缩聚催化反应和脂肪酶催化含磷环状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卓仁禧研究组研究基因治疗化学载体,并取得出色成果。由于在有机硅化学和生物材料领域所取得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卓仁禧院士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四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卓仁禧院士十分重视学科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卓仁禧院士从美国进修回国后,结合国内外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家需求,在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以远见卓识和高昂热忱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开创了生物材料研究方向,并系统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药物及基因传递载体,生物活性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剂,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组织工程材料等。目前,该方向已成为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领域。卓仁禧院士带领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于199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开放实验室,并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基地,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卓仁禧院士执教六十多载,始终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以行立教、鼓励创新。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常常鼓励学生“要创新地学习”,在指导研究生时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创造空间。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卓仁禧院士仍然坚持亲自讲授研究生课程,他讲解化学原理深入浅出、推论严谨,且有问必答、风趣幽默,令学生如沐春风;八十高龄时,他仍然关心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进展,常常与实验室老师探讨研究前沿,还到实验室对研究生的科研方向给予具体指导。半个多世纪以来,卓仁禧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中坚力量。
卓仁禧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他怀揣科学强国之梦,毕生服务国家所需,身体力行地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卓仁禧院士于1960年、1987年先后两次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晚年的卓仁禧院士仍积极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卓仁禧院士深信“党支部活动对于增强老师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八十高龄时仍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2016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卓仁禧院士把毕生奉献给了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卓仁禧院士身上体现的实事求是、矢志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卓仁禧院士的去世是中国科学界和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和弘扬先生的崇高品格、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把武汉大学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摄影:金鑫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