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四维”发展 扮靓乡村旅游
近年来,京山县充分利用30多年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既有成果,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沿县内主要公路打造了四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形成了以“农、林、牧、渔”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支撑面,深度发展完善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综合体,京山乡村旅游在“点、线、面、体”四维空间得到协调发展,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点应运而生,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3个。2013年,全县乡村旅游总投资规模达2.35亿元,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638人,为就业农民人平增加工资性收入20672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1、 因势利导,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京山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30多年的建设,使京山成为全国优质稻生产大县、全国生态养殖大县、全国林果基地(含干鲜果)大县,这些成绩客观上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京山县因势利导发展四类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一是依托种养殖基地,建成了老柳河中华草龟养殖体验园、盛老汉农庄中华草龟观赏园、丁家冲林果采摘园、立农孔雀观赏园、水峡口茶花观赏园、沙角岭村花卉苗木种植园。二是依托旅游景区,建成了厂河村百果采摘园、小王关蔬菜采摘园、双桥村农事体验园、温泉新区万亩对节白蜡盆景园。三是依托动植物稀有种群繁育基地,建成了孙桥镇蒋家大堰桥米原产地种植园、三阳镇白鹭坡白鹭观赏园、杨集镇李冲鸳鸯鸟观赏园。四是依托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建成了罗店镇马岭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石龙镇义和村优质稻规模种植体验园、石龙镇倒灌溪村世外桃源农村体验园。这些示范点连同295家农家乐,构成了京山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
2、 连点串线,着力建设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带。京山县按照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特点及在全县的布局,以县内主要交通为支撑,重点打造了四条乡村旅游观光带,这些观光带与现有的旅游景区高度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京山旅游线路。一是建设县城通向主要景区的乡村旅游观光带。以京绿旅游二级公路为支撑,有效串接传统民俗村落、红色革命遗址、绿林旅游景区,鼓励苗木专业大户沿京绿公路栽种名贵花木,打造百里花卉长廊,成为京山境内主要的旅游风景道。二是建设对节白蜡盆景观光带。以境内皂当线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县内对节白蜡种植业主,按沿线纵深100米,建设50里对节白蜡盆景观光带。三是建设新农村观光带。对京(山)石(板)马(店)沿线村庄进行新农村改造,按现代农业模式布置相关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观光带。四是建设特色水产养殖观光带,以京钱线为依托,建设以中华鳖、中华草龟等特色水产养殖为主体的观光带。
3、 融合发展,着力扩大乡村旅游产业支撑面。将旅游与休闲农业高度融合,形成了五大产业支撑面。一是与传统农耕相融合,打造艺术农业。通过对山地梯田、旅游交通干线农作物的巧妙布局,形成“春有油菜花海,夏有梯田绿浪、秋有满畈稻香”的审美视觉。二是与特色水产养殖相融合,形成特水农业,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华鳖、中华草龟观赏园。三是与现代林业相融合,形成艺术林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对节白蜡观赏园和茶花观赏园。四是与果蔬采摘相融合,形成趣味农业,建成有较大规模的农事体验园。五是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建成全国最大的观鸟基地和鸳鸯鸟种群保护地。
4、 深度开发,着力完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为完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条,重点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将全县所有乡村旅游示范点按景区要求进行全面打造,设立了游客接待站(点)、导向标识系统、停车场、购物点、公共厕所、环线公路、导览图、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等,使示范点成为“乡风文明、环境整洁、天蓝水碧、产业发达”的新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二是以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载体,打造了一批旅游商品,蒋家大堰村以桥米原产地为依托,生产出小包装“有机桥米”;老柳河村以甲鱼基地为依托生产出“卤甲鱼”,水峡口村以茶花基地为依托生产出“食用花脯”,盛老汉农庄以草龟基地为依托,打造了“长寿龟宴”,还有一大批乡村旅游商品正在设计制作中。三是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接待场所。京山茶花源依山而建,形成了一批有山地风味的森林木屋,盛老汉农庄也建成了极有地方特色的竹楼,缘汇度假村建成了一批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洋风吕木屋,这些别具风格的乡村居所成了游客的“新宠”。四是不断发掘旅游新要素,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绿林镇厂河村以美人谷景区为依托,整村发展以餐饮为主体的农家乐,同时辅以自采自收为主体的农事体验,深得游客喜爱;盛老汉农庄在园内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体验区,加工出的食品一部分与“长寿龟宴”相配套,一部分卖给游客,也深受游客青睐。全县10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正在挖掘特点,延长旅游产业消费链。(京山县旅游局:邵小丽 陈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