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荣耀”2015:抗战贡献载入史册

29.12.2015  12:09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华侨华人“荣耀”2015:抗战贡献载入史册

  中新社记者 杨凯淇

  煮一杯咖啡,这是97岁的南侨机工罗开瑚每日必做的一件事。他在南洋时养成了这个习惯,回国70多年,这件寻常事已成为老人和南洋生活之间的唯一联系。

  1939年,罗开瑚放弃了在南洋的优越生活,回到中国,成为3200余位南侨机工中的一员。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年中,罗开瑚老人参加了多个纪念活动。

  老人告诉记者,从不后悔当初回国参战的决定,“南洋的生活富足宽裕,但那时战火中的这里(中国)却是我的家。

  时至今日,罗开瑚老人依旧清晰记得滇缅公路上的每一道“鬼门关”。“疟疾、险路、日机轰炸,1800多个弟兄在这条路上献出了生命,我是幸运的,看到了新中国。

  家住云南保山的缅甸爱国华侨梁金山之子梁有成,多年来一直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对他而言,即将过去的2015年尤其难忘。“哪里想得到,我这个普通老百姓也能登上城楼看阅兵。

  梁有成是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九·三阅兵”的五位侨界代表之一。启程赴北京前,恰逢中元节,梁有成摆起供桌,将此事告诉了逝去多年的父亲梁金山。“这是国家发的邀请,这么多年过去了,没忘了您。

  70多年以前,曾经富甲一方的缅甸华侨梁金山为抗战倾尽家财。“他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要比钱财大得多。”梁有成说,父亲常教导家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把一切都献给祖国是应该的。

  “年轻时,我能用刀枪抗击日本侵略者。现在老了行动不便,那就用拐杖帮我走这段路。”为了参加“九·三阅兵”观礼,92岁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老兵李康希特意带了一根多功能拐杖。

  此行,他格外激动,因为亲眼看到了“再也不怕侵略者”的中国。

  李康希笑称,现在他和战友、后裔们还在为传承“华支”精神而努力,“我们出版书籍、巡展图片、拍摄纪录片,鼓励后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曾经意气风发的“华侨机工”、毁家纾难的“侨界富贾”、驰骋沙场的“华支战士”,他们都是支援和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华侨华人杰出代表。2015年,他们感受到荣耀,并用真实经历向世人力证和平的来之不易。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曾强调,抗战时期,广大侨胞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老幼贫富,通过踊跃捐资捐物助饷,积极回国服务参战,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参加侨居地反法西斯战争等方式,为中国、为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和牺牲,铸就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不屈的“钢铁长城”。

  历史不容忘却。为此,国务院侨办拍摄了首部全景展现华侨华人支持抗日战争的专题纪录片《血脉长城——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还制作了《华侨与抗日战争——纪念抗战胜利70年》主题图片展,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

  在中国香港,侨界人士首发《东南亚华侨抗日丛书》;在美国旧金山,著名侨领方李邦琴发起成立了首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经国务院侨办推荐,共有120名侨界代表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对他们或其家人曾经血洒疆场、捍卫家园的光荣经历表示敬意。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炎黄子孙的光荣。”裘援平感慨,华侨英烈血沃中华已载入历史,海外侨胞为这场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业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铭记!(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