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首个白血病“终极治疗”病例成功
本报讯(记者黄金通讯员蔡敏蔡雄)给白血病患者抽50毫升血后再静脉回输,经过几天“感冒”后,病人体内白血病细胞就无影无踪了?昨天,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与光谷生物城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携手,首次披露了华中地区首例白血病终极治疗病例及其治疗方法。
在这种疗法中,医生会将血液中如同“小战士”般的T淋巴细胞分离出来,给其安装上“GPS导航”和“激活按钮”。有了“新装备”的小战士此时就成了无往不胜的“超级战士”,它们在重新进入人体后能精准定位和杀死肿瘤细胞。这种细胞免疫疗法给难治性中末期肿瘤病人带来了曙光。
制造一场特殊“感冒”
白血病细胞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不过经过了一场“感冒”,李先生的白血病细胞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科病房内,见到了华中地区首个白血病终极治疗的幸运儿。
不像其他的白血病病人需特殊“隔离”,此时的李先生就待在普通病房内,没有进行任何排异治疗,能吃、能喝、能睡、能走动。而在此之前他曾经历过6次化疗,病情反复发作,体重从160斤暴降到120斤,试图接受骨髓移植但却找不到全相合供体,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李先生告诉武汉晚报记者,他是一名口腔科医生,今年他开始出现下肢乏力和低烧情况,经过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上了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来到同济医院血液科进行规范治疗后,仍两次复发,病情不断恶化,传统治疗方法只能考虑骨髓移植。经过多方寻找造血干细胞供者,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全相合供体。同时,医生分析,即使实施父母供髓的半相合的骨髓移植手术,李先生的成功率最高也仅达30%。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内科周剑峰教授决定,与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同存教授联手,进行科研团队合作,选用一种最新的细胞免疫(CAR-T)疗法,为李先生争取生存和痊愈的机会。
识别善于伪装的癌细胞
伸出“触角”将其“绞死”
10月28日,护士为李先生抽出50毫升的血液后,医生继续给他进行小剂量化疗,使他的癌细胞比例从20%-30%暂时降到了5%,肿瘤负荷大大降低。这给未来的治疗细胞准备好了“战斗阵地”,也使后期强烈的发烧、休克等细胞因子风暴症状程度减低。
这一小管血液随之被送到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教授们从血液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给它加上了两个配件——“导航仪”和“激活按钮”。癌细胞是个伪装性强的敌人,而“导航仪”能使T淋巴细胞迅速识别、定位肿瘤细胞,将其杀死;“激活按钮”能让T淋巴细胞“遇强则强”,当它遇到肿瘤细胞后,能迅速激活,自行变成更多的“抗肿瘤战士”,不断增强“战斗队伍”,保证与肿瘤细胞斗争的赢率。
记者在光镜下看到,这时的T淋巴细胞伸出了庞大的“触角”,就像一只大章鱼般缠绕住肿瘤细胞,将肿瘤细胞“绞死”。
8天后,医生根据李先生的体重培育出两亿个“抗癌战士”,随后将培育的细胞像输血一样回输到李先生体内。李先生出现了两三天的感冒症状。
“感冒”过去一周后,奇迹出现。医生采用了最敏感的分子检测技术,也查找不到李先生血液和骨髓里的任何白血病细胞了。
这种疗法尚在发展中
目前对3种肿瘤疗效显着
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曾施行首例CAR-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案例,目前这名患者生存状态良好。近两三年来,美国已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
在我国,自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后,医疗机构可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相关技术,自行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目前,我国有少数城市进行了尝试,这种治疗方法在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治疗上效果显着。
“这种疗法就像一种‘活’药物,对复发、难治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生的可能性。”同济医院血液科周剑峰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同济医院已成功进行了2例免费的白血病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且后期不良反应的控制更好。接下来,同济医院还会给更多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实施检测治疗上全面的优惠政策,给其搭建生命通道。
周剑峰提醒,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白血病患者一开始都能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只有在现有成熟的医疗技术不再发挥作用,即使耗费大量财力也无法医治、或产生更多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我们才会进行临床应用。但凡一个白血病患者能有同胞进行骨髓移植治疗,我们一定选骨髓移植。”现有技术尚在发展之中,这种疗法暂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应对所有恶性肿瘤。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将会造福于更多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同存教授介绍,数月后,与国际同步的临床治疗方案也将陆续在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疾病治疗中逐步开展。
责编: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