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纪念本科教育20年

01.11.2015  15:47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日电 10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业界人士和校友、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以及本硕博在校生齐聚一堂,回忆往昔,共话未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新闻前辈代表、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20多家兄弟新闻院系的代表受邀出席本次纪念大会。大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君华主持。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涛宣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贺信。接着,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在致辞中介绍了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历史。在充满挑战的新闻传播领域,面对新情况、新技术,他特别谈到新闻人的责任和胸怀。他说要承担起新闻教育的培养具有职业操守和卓越技能优秀人才的历史责任,捍卫媒介公信力、掌握话语权,树立当代中国应有的形象。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他表示,自己已经感受到互联网正在历史性地取得对传统媒体几乎全面的、压倒性的优势。而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只有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才能让华师的新闻传播专业变得更强。

  喻国明教授指出,互联网带来了诸多改变,传统的研究传播学们在互联网为核心的传播学研究中还处于边缘位置,真正领导传播学网络研究带头性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出现在传统传播学研究领域。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新成长起来的学术团队虽然有挑战,但有更明显的机遇。只要有大的格局,扎实求实科学研究的学风,在未来的发展中传播学研究中会涌现新的成果。范以锦教授称,现在的传统媒体表面上是在萎缩,但他认为传媒人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传媒人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媒体在内容的传播上,影响力越来越大;二是在全社会都是媒体的现状下,媒介素养尤其重要,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要学会的就是这份素养。

  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喻发胜就学院学术科研方面进行介绍,肯定了新闻传播学院在科研实力上取得的发展,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新闻作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新闻奖等重要奖项。他介绍了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之初,建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文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称该学库现已列为省级出版资助项目。随后,他为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颁发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

  老教师代表、新闻系原主任刘九洲回顾了我校新闻教育在过去20年里的发展。他认为,在新闻教育遭受挑战的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标准,如何加强数字化课程学习,打破专业壁垒值得思考。作为第一届新闻班“老班长”返校的石方安说,他能够学有所成离不开在华师4年的教育,他把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都写在了一首名为《桂花飘香,华师情长》的歌里。在校生代表、校优秀研究生标兵2013级李晓对新闻传播学院的教育表达谢意,她以自身求学经历,讲述了她在学院优良学术风尚影响下,培养出的自由独立之学术精神、批判理性之品格。

  由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教授发起并出资设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江奖学(学习、学术)金在纪念大会进行捐赠仪式,该奖学金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运营管理,面向新闻传播学院的在读学生及在岗教师提供奖励和资助。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新闻专业由系建院的曲折历程,并肯定了学校排除各种困难组建新闻传播学院举措的正确性。他说,在学院成立的短短两年内,学院在人才引进、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尽管当下传统媒体严冬,但新闻传播教育却是大好的春季。

  纪念大会最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团体朗诵了原创诗歌《桂子山•新闻人》,演唱新闻传播学院院歌《为了理想》。当天,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二十周年图片展在文华公书林二楼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发轫于1994年,本科教育始于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2012年9月,新闻传播系与信息技术系联合组建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6月,学校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础,成立新闻传播学院。经历二十年的发展,学院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正在创办播音主持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国家批准的农推硕士点,与文学院联合拥有“文化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