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咋布局——看黄梅小池以产兴城产城共融
“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能再错过小池”。
安排好自己在深圳、上海、北京的公司业务,黄冈籍商人高元成来到小池,着手谋划“孟斐斯电商产业园”。
8月15日,高元成用多媒体给我们演示了他的电商蓝图:构建物流综合交易、电子商务、支付三大平台,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目标:拥有4万个实体店铺,实现24万人就业,形成百亿级市场集群。
高元成有信心将黄梅打造成“电商村村通第一县”。
产业正慢慢渗透入城市的血脉。
“产业焦渴”困扰小池
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小池城镇化“卡”在哪?工业化破局!
与黄梅、小池干部交流,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产业焦渴”。
按照规划,至2030年,小池将发展成为一个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目标令人鼓舞,但没有千亿产业支撑,小池的大城梦只能是一个“梦”。
历史为鉴。上世纪80年代,小池曾辉煌一时;产业腿短,终究让小池昙花一现。
当机遇再次来临,产业现状仍让小池头痛。
存量弱。县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黄梅规模工业企业有130家,小池只有9家,占比不到7%。
增量呢?
看数字,成绩不俗。数据显示,两年来,小池共引进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120亿元。
看结构,却不理想。工业项目投资占比低,投资最多、最热的是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商贸等项目;工业项目投资主体构成低、规模小,主要是民营企业小规模投资,没有“顶天立地”大项目落地;高新产业少,一般产业多。
去年6月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后,小池把80亿元的投资任务分解到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社会发展等六大类31个具体项目上。
至今年6月,10个基础设施类项目,计划投资38.33亿元,实际投资39.9亿元,完成104.1%;7个制造业类项目,计划投资17.6亿元,实际投资5.3亿元,仅完成30.1%。“小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直接推动产业发展的力度则相对不足。”一位干部道出了问题的症结。
融合发展的“小池谋略”
产业版图上的小池有“金三角”之称。京九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在此十字交叉;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在此交汇。
一江之隔,产业标杆耸立。
隔江望,分布于昌九工业走廊沿线和长江沿岸的九江出口加工区和13个工业园,让小池分外眼热。
小池明确了“对接九江,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布局思路。
去年3月12日,黄冈与九江达成协议:把小池作为九江江北新型功能区,融入大九江城镇体系;同时,将小池纳入“大九江”城市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今年3月,黄冈与九江再次达成共识:在小池共建“江北工业园”,承接九江产业转移。
全方位对接九江,小池布局了三大产业板块:
——打造临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电子信息、港口物流为产业主体,对接九江优势产业。
——兴建中部商贸物流园,培育建材家具、农机汽配、农副产品等三大专业市场,为九江商贸物流提供仓储、加工配套支持。
——发展妙乐寺旅游景区,与九江庐山旅游产业对接。
谋求产业对接互补的同时,小池注重产业的差异化。
以港口物流为例。去年,小池投资2.4亿建设滨江综合码头,新建两个5000吨级综合泊位。与九江现货交易业态的集装箱码头错位发展,小池码头定位为仓储物流为业态的杂货码头。两个码头可形成互补,更好满足两地产业发展需求。
放飞千亿“产业梦想”
7月22日,福建泉州;7月24日,深圳汕头。
一周两场招商推介会,让黄梅县长马艳舟率领的招商团队忙得团团转。
临港产业园、中部物流商贸园、中部创新科技城的骨架已经拉开,引进产业项目,成为小池“第一要务”。
开放开发进入第三个年头,小池给自己定了硬指标: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建千亿园区,育百亿企业。”县委副书记、小池滨江新区工委书记龚家雄说。
迎接产业落地,小池已经做好准备。
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及行政执法制度、财政体制和税制、投融资体制等四项改革已经陆续到位。
“改革让小池拥有了最高效的商务环境。”县委书记余建堂说。
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了产业的进入“门槛”。
在小池,所有工业项目土地地价执行国家最低出让地价标准;新办工业企业新增增值税额三年内地方留成的50%奖还给企业……
企业闻“香”而来!
2013年10月25日,投资50亿元的中部创新科技城奠基,小池有了首个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
招商经理高家星表示,到2018年,科技城将有40家企业入驻,年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记者 范步 陈春保 严运涛 通讯员 王政 志雄)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