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砺出新常态

23.01.2015  20:16

2014年初,已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0余年的宋发早“半路出家”来到湖北省秭归县档案局馆担任局馆长。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得过且过“守摊子”,另一条是开拓前行“有作为”,宋发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10年来,他带领全局馆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创新实干,在清冷的岗位上干出了火热的事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大家的期盼。

锐意进取,开创工作新局面

熟悉宋发早的人都说他是个“善谋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实在人”。自担任秭归县档案局馆长以来,他始终把发展档案事业当作第一要务,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每年要有新变化的要求,针对全县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采取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帮助,抓系统、促基层的措施,带领班子成员、档案业务人员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机关、行政村和县直各个单位调查了解档案工作情况,沟通协调,争取重视支持,跟踪指导各个单位理顺档案管理体系,规范档案业务基础,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促使乡镇机关、县直单位档案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经过连年不断地努力,目前全县乡镇机关、县直单位档案工作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其中有20个单位档案工作通过了省特级考评认定;全县193个村(居委会)都建立了档案室,达到了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有档案管理制度、有收集齐全的档案资料、有专用档案库房,所有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的“五有一集中”要求,全面实现了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全县档案工作条件普遍得到改善,档案业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档案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档案工作地位不断提升,档案工作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抢抓机遇,殚精竭虑建新馆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秭归县档案馆自1998年9月随县城整体东迁到茅坪新县城之后,一直没有独立复建档案馆舍,依靠县政府分配专门办公用房过渡。宋发早上任之后,下定决心在任期内独立建好自成体系的档案馆舍。为此,他不断争取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找省、市档案局、发改委争取项目资金,赴江苏、武汉等地寻找对口支援,在没有被纳入“十二五”中西部馆库建设补助计划的情况下,抢抓国家对移民档案工作专项资金投入的机遇,不等不靠、以干求助,依靠有限的三峡库区移民档案调概资金,于201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秭归县新档案馆。

就在秭归县新档案馆建设项目紧张有序地进行之时,2011年9月,因长期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他患上了重度急性胰腺炎,从工作岗位上直接送往医院治疗。他人在医院,心中仍然放不下档案馆建设,常和同事们在电话中或与到医院看望他的班子成员商量档案馆工程项目的有关问题。在病情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再三恳请医院批准他出院治疗。尽管医生再三叮嘱他要注意休息,不要急着上班,可他回到家的第二天,不顾自己身体还极度虚弱、一只手提着双侧仍插着两根因胰腺坏死全部切除手续后为排除体内积液所用的管子,又与同事们一同到工地,检查施工安全、质量,督促进度,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继续为档案馆建设奔走。在他及专班的辛勤努力下,经过一年半建设,一座设计新颖、建筑规范、功能齐备、外观靓丽的现代化档案馆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荣获湖北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怀)奖。2013年5月,在他的精心组织下,秭归县档案局馆顺利搬迁至新建档案馆办公,结束了移民搬迁之后长期无独立馆舍的历史。

自我加压,组织开展“六同创

秭归县新建档案馆正式投入使用后,宋发早又乘势而上,自我加压,追赶超越、争创一流,带领全局馆干部职工以新馆投入使用为契机,果断、及时启动了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全省及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新建档案馆功能创优、三峡工程移民档案接收进馆验收创先“六同创”工作,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在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统筹谋划,和大家一起研究方案,制定措施,挂牌作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为了实现“六同创”目标,他不厌其烦地找县委、县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密切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为了实现“六同创”目标,他和大家牺牲了所有休息日,过起了以“以馆为家”的日子,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激情,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争时间、抢速度、赶进度。

为了实现“六同创”目标,他在婆婆、父亲相继病故后,每次都回老家急匆匆安葬好后,迅速返回单位及时指挥“六同创”工作,从来没有影响、耽误一天工作。

经过他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用了不足一年时间,全面、圆满地完成了“六同创”工作任务。

一年之中,同时完成“六同创”任务,在全省档案系统独一无二,省市档案局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秭归档案工作在硬、软件上都实现了飞跃,走在了全省档案工作前列。

情系民生,打造服务新平台

有过数年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的宋发早深知基层、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期待,上任以后就确立了强化档案馆业务基础工作、整合民生档案资源的思路,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利用率高的民生档案优先接收进馆,着力把档案馆打造成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

面对分散保管在县直各主管部门的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长时间无人看管、又脏又乱、零散文件堆积如山的实际,他亲自与县直各主管部门协商,及时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县59家破产改制企业7万余卷档案进行了全面鉴定、系统整理、规范编目,由秭归县档案馆接收进馆。与此同时,他又带领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到有关机关单位进行宣传,沟通和调查,在按规定接收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的同时,逐步将原分散保存在各主管机关的与民生有关的人口普查、婚姻登记、复员退伍军人、移民搬迁、土地房产、社会保险等7万余卷民生档案提前接收进馆,从而使馆藏档案由2004年不足7万卷增至目前27万余卷,翻了四番。

民生档案的大量进馆,满足了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需要,馆藏档案利用量逐年上升。如今人民群众已成为秭归县档案馆利用档案的主体,几乎天天有普通百姓为核实工龄、学历,认定婚姻、户籍关系,办理失业、养老、医疗保险,落实移民政策,解决房产、山林权属纠纷等到秭归县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民生档案已成为百姓抢手的“香饽饽”。

凝心聚力,一心扑在工作上

秭归县档案局(馆)同志们常说:“他是一个以馆为家的人,每天,他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休息天也总能在馆里看到他的身影。”为了执著的事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人家事,却很少关心,完全依靠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而在单位,他尽力关心大家,坚持每年组织大家进行健康体检,逢年过节组织慰问老同志,时刻关心着每一位同事,经常和大家拉家常,了解每一位同事的所思、所盼、所忧,尽力帮助解决大家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努力让局馆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在他的带领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秭归县档案局馆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脚踏实地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十年磨一剑,砺出新常态。转眼之间,宋发早已在兰台辛勤耕耘了10年,在他的领导下,不仅将一个默默无闻的秭归县档案局馆变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门”单位,还用骄人的工作实绩赢得了省、市档案局的称赞和好评。秭归县档案局馆连续十年荣获湖北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年年被评为省、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秭归县文明机关、群众满意机关、五星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管理者。 

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宋发早不仅很淡然,而且也没有停住脚步,继续思考着秭归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他要带领全局馆干部职工去迎接新的挑战,续写秭归档案事业发展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