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变南水北调为发展机遇 “生态红线”倒逼产业转型

24.03.2015  00:10

  3月初春,虽是淡季,湖北丹江口润京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武当山泉”牌矿泉水在北京市场却销售火爆。润京水业董事长陈斌告诉记者,由于打出了“南水北调”品牌,“武当山泉”加班加点生产仍供不应求。

  陈斌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几年前,他所负责的3家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被迫关停。“库区生态保护倒逼着企业转型。”陈斌介绍说,2013年7月,投资1.6亿元的润京水业生产线生产出了第一批瓶装水,水源就来自丹江口库区底部。“如果能把北京市场打开,仅北京地区就能做出10亿元产值。

  在年均9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北上的同时,水源地湖北十堰市的产业也正沿着绿色方向转型发展。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说,“生态红线”成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倒逼机制。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为保一库清水北送,十堰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关停32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对160个污染严重的拟建项目予以否决,完成治理项目300多个。据测算,十堰市每年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8.29亿元。是守着水库要政策,还是变南水北调为转型契机?十堰市的选择是不等不靠,主动优化产业结构,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做强汽车产业。十堰坚持发展商用车、专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4类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汽车公司合资的新公司总部落户十堰,东风汽车十堰基地的整车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70万辆。三环专汽10万辆整车扩能、东风小康30万辆发动机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建设,引进了高端制造投资140亿元,十堰成为国家级汽车制造中心。

  做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十堰打出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3张世界级“名片”,整合了境内100多个生态人文景点,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在十堰市GDP中的比重提高到18.7%,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提升到37%,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

  做优高新技术产业。以“”为媒,十堰吸引了京津冀经济圈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聚集。该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中关村科技园也落户十堰,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26.5亿元。

  做深特色农业。既要水清,又要民富,十堰积极推广种茶、栽树、种草等无污染、不造成水土流失的特色作物种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标志品牌达210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0%,“中国药谷”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通过倒逼产业转型,“青山绿水”换来了“金山银山”。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8亿元,增长9.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9%,降幅居全省第一。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表示,经济GDP、绿色GDP和民生GDP高度融合,十堰正力争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林跃然 魏劲松 马献伦)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