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三大转变”增强发展协调性
从拼速度到重生态 从拼规模到拼创新 从眼光向内到向外拓展
十堰“三大转变”增强发展协调性
“这是专门给奔驰、宝马、奥迪轮毂轴承淬火的设备。”10月12日,十堰市恒进感应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贺猛说,“自从恒进智能设备上市后,同类产品价格下降一半。过去只有意大利拥有该技术,恒进凭47项国际国内专利赢得世界认可,销量上扬10%。”
恒进感应的蜕变,是十堰从“拼速度”到“重生态”、从“拼规模”到“拼创新”、从眼光向内到向外拓展,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缩影。
一双粗糙的大手,一副厚实宽阔的肩膀,一大早蒸了三甑糯米。8岁的孙女跑上前问,“爷爷累不累?”罗根科袖子一撸:“累,但舒坦着呢!”
三亩薄田填不满五张嘴,房县土城村农民罗根科以前种花生、盘黄姜、点木耳,收入老跑不赢贫困线。2016年,政府鼓励利用优质山泉水发展黄酒产业,当年罗根科酿酒3吨,赚了5万多,后来买设备、扩厂房,去年酿酒12吨,收入23万元。土城村酿酒专业户超百户,年产量3000余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保一库清水北上,该市停产整顿大型矿产企业5家,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00多个。
十堰筹措资金20多亿元,整治“五河”流域56条支沟、590个排污口,淘汰392台燃煤小锅炉,对1578个行政村开展整治,治理比例达85%。
企业关停并转,影响了发展速度,但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涛说,全市森林覆盖率64.72%,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累计向华北调水230亿立方米,5300万人受惠。去年,十堰被列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好转,带动一批绿色产业。房县洑汁黄酒,形成20亿元规模的产业;农夫山泉、华彬、润京等矿泉水企业入驻十堰,做起大自然的“搬运工”。
2018年,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63家,全市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收入570亿元,增幅达20%。
路径之变:规模为王让位创新制胜
“一平方厘米涂层上凝聚着2023项专利。”9月15日,宋义豪说,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就是一批专利的堆积。宋义豪是东风康明斯尾气处理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
他说,东风天龙旗舰装配这个处理系统后,氮氧化物排放可减少到0.46克每千瓦时,颗粒物减少到0.01克每千瓦时。
宋文豪说,因具有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持续供应东风公司、中国一汽等。公司2013年投资3000万元建厂,当年收回成本,6年累计销售50多亿元。
十堰因车而兴,依托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为中国商用车之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利润趋薄等,转型势在必行。过去规模为王,现在创新制胜!
华昌达被称为装备界的狂人。因为拥有工业4.0、机器人集成、动力总成等核心自主技术,公司成立十余年,就一直在扩张路上狂奔。2014年,华昌达以6.3亿元全资收购上海德梅柯汽车。2016年,华昌达以9100万元全资收购西安龙德科技。2017年,华昌达以7763万瑞典克朗收购瑞典RSP,RSP是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周边产品的全球领导者。
先锋模具、东风双星、驰田金刚、东风小康……成长为一个个行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2018年,十堰市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92条、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1230台(套),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3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4个。十堰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改造,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动能。
格局之变:眼光向外拓展空间
汉十高铁通车运营后,十堰到武汉将缩短至2小时。
十堰从眼光向内,到向外拓展。围绕中部崛起、汉江生态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寻找新定位,在高水平开放中拓展空间。
去年以来,十堰梳理出汽车、旅游、文化、建材、中医药、绿色产品等120个对外合作项目,专班跟进。十堰市发改委副主任龚百林介绍,政企银保多方联手,在产业对接、人文融通、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形成合力。
敞开胸怀的“商用车之都”越来越有吸引力。上半年,十堰市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96.3亿元,增长11.7%,工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汉十高铁、十巫高速、十淅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双星东风转型、农夫山泉扩能、盘龙国瑞医药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即将形成产能;公共实训基地、城区水资源配置、棚户区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稳步实施。
“三大转变”让十堰经济韧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提升。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全社会用电量、货物周转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支撑性指标一路上行。十堰经济正走在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大路上。( 饶扬灿 戴文辉 李启东)
责任编辑:蔡佳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