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二五” 湖北最强音》系列报道:千里沃野奏响现代化强音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 李丽、通讯员张劲)“十二五以来,湖北现代农业历经磨砺和发展。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十二连增”,创历史新高,淡水产品和油菜产量连续19年雄踞全国榜首,香菇龙虾蜂蜜出口均居全国第一,一大批湖北农产品走向全国餐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10月23号,连续晴了一周后,天门市麻洋镇东坛村稻田里满是结满了稻穗的再生稻,稻田周围饲养泥鳅的水沟渐渐干涸,村民董德孝正给水沟放水。再过几天,这些再生稻就要收割了,稻田里的泥鳅也卖得差不多了。接着这些田里又将迎来新生命——小龙虾。董德孝说,种了几十年地,近五年是收获最大的五年: “五月份插秧,放泥鳅苗。到10月份稻谷收获时把泥鳅同时就捕捞了,再投龙虾。再到第二年五月份之前收完龙虾,插秧放泥鳅苗。这样一亩田效益就可以突破一万。”
种一亩地,过去只够填饱肚子,如今除了填饱肚子外,还能带来上万元收入。跨越的背后是责任和担当。十二五初,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着力打造“中部粮仓”,同时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渔、北麦南油等措施,发展双低油菜、打造水产航母,不断调优畜禽结构,进一步提升“菜篮子”、“果盘子”、“茶杯子”的品质。
十二五”期间,全省水利投资970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71%。工程投资、工程数量、工程效益皆创历史新高。此外,还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农田整治到位,基础得到夯实,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齐头并进。
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介绍: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预计全省农机总动力可以达到45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实现了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重大转变。”
进入“十二五”,我省大力推动精准农业、远程诊断、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快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省委省政府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着力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改革。2009年4月,中部地区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武汉农交所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湖北出台《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在全国首次提出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说: “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30家,累计交易金额147亿元。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