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就“上天入地”大交通格局

21.10.2015  08:35

  在湖北工作学习了36年,“衣食住行”方面,变化最大的就是在“十二五”短短的五年间,人与物的出行可以如此方便地“上天入地”。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描述一下“祖国立交桥”的壮观景象。

  一是武汉地铁。地铁应该是国际大都市的“标配”。预计到2015年12月,武汉地铁投入运营的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共有96座车站,运营里程123.4公里。现在每天乘坐地铁出行的有130万人次左右,最高峰的一天高达190万人次。

  二是“汉新欧”班列。“汉新欧”铁路是武汉至欧洲6国的国际货运专列,2012年10月24日开通。但是很快就停了。通过政府建立补贴机制,企业享受“铁路速度、水运价格”,2014年4月,暂停一年半的“汉新欧”恢复常态化运营。截至目前,“汉新欧”班列累计为30多家省内外企业提供了国际铁路货运服务,货值逾3亿美元。“汉新欧”成为招商引资的新元素。

  三是江海直达与近洋航线。2011年10月,武汉推行江海直达航线航运服务。“江海直达”航线是指从武汉新港阳逻港、金口港、花山港、汉南港始发至上海洋山港,中途不停靠其他港口装卸货物的航线。最近,黄石港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根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在推进“645”深水工程,即武汉到安庆之间水深要达到6米,就可以常年走万吨的船,武汉到宜昌水深4.5米,就可以常年走五千吨的船。这是值得期待的。还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13日正式动工、2014年9月26日正式通水的、67.23公里的引江济汉运河工程,在江汉平原多了一条可走1000吨船、连接长江汉江的水路。这可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四是航空。目前湖北拥有武汉、襄阳、恩施、神农架、宜昌等5个民用机场,武当山机场预计今年底通航,新建的还有黄冈、荆州机场。2015年10月18日上午10时40分,82名韩国游客飞抵宜昌;11时35分,158名宜昌游客直飞釜山。宜昌因此成为中西部同等城市中率先可以起降外籍航班的城市。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五是高速铁路。过去,我出差大都是开车,现在有了高铁、动车,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出行方式。到今年7月,武汉已与1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构筑起了“半天生活圈”。汉西高铁、郑万高铁、沪蓉高铁等新线路陆续开工。武汉与周边城市城际铁路的开通,也进一步推进了同城化的进程。

  六是高速公路。1991年,湖北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70公里的武黄高速公路。截至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673公里。今年湖北将建成1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500公里,离“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我认为“十三五”的重点将在基建与富民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拉动内需。所谓基建,有大小之分。所谓“大基建”就是“铁公机水”,涉及到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的建设。湖北在“十二五”交通大建设的基础上,“十三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这就为湖北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叶青)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