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供给侧“改”出湖北农业新动能
走进湖北潜江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可以看到由虾衍生产品多达上十种,印着多国文字的包装袋琳琅满目。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时旋自豪地说,高峰时,每年2100多吨虾仁从稻田走向世界,此外,由虾壳提取的甲壳素已经成为出口最稳定的产品之一,每吨售价可达10万元人民币。
刘时旋:我们做的保健品甲壳素,是剥虾肉后剩下的虾壳,变废为宝,现在一年可以生产2000吨,原来我们粉剂的形式出口,现在我们做自己的品牌,附加值提高了。
16年前,潜江市创造性尝试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开辟了“虾稻共作,一田双收”的试验田。与潜江市比邻而居的监利县也不甘示弱,仅去年一年,县财政一口气拿出的奖励资金就有500万元,鼓励农民大胆闯、大胆试。监利县在成为“全国水稻第一县”数十年后,又在今年为自己赢取了一顶新的桂冠——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监利县水产局副局长李诗模说,改革有红利,百姓劲头足。
李诗模:老百姓就调结构,什么模式赚钱做什么。对比单纯稻谷的收益,翻了三到四倍。
同样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福娃集团,在稻米行业耕耘20多年后,创建了全国最大的虾稻共作基地。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说,小龙虾的出现让传统水稻的种植、增收、流通模式又一次革新。
方冰:你到我基地去,看不到一个农药袋子。我的水稻跟前面的水稻不是一个水稻了,品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原来的米只能卖3块一斤,现在能卖5块钱一斤,甚至更高。
从养殖到加工,从餐饮到电商,这条综合产值近千亿元的产业链在荆楚大地不断延伸。未来如何继续深化发展,湖北省潜江市副市长刘冰点出了其中的精髓。
刘冰:坚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创新方面进行带动,体现出我的新模式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产业链的延伸。
目前,湖北省虾稻共作面积达到了465.2万亩,连续10年全国第一。一只虾引发的农业改革正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渗透到各行各业:一粒米,背后是两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沙洋按户连片耕种的农村土地改革新范本;一碗茶,背后是欧亚万里茶道百年沉浮后,本土产品国际化的新思路;一壶油,背后是油菜第一大省探索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的新跨越。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农业供给侧改革还有个“改”字,怎么培养农业新动能,新动能、新动力从哪里来,就是从农业农村的改革来,要全面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 范斯腾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新动能;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