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医者 王争艳,依然在社区坐诊的“上医”
昨天,王争艳为患者看病。记者胡伟鸣 摄
昨天早上7点多,江岸区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争艳的诊室里,早早的就有患者递来病历,排好了队,8点一到,王争艳就坐在桌前开始接诊。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医师奖获得者,60岁的王争艳仍然做着她干了一辈子的事:看病。每周一、三、五上午在金桥社区坐诊,二、四、六上午在汉口医院总院区坐诊,一上午,就看10个左右病人,平均每个人都仔仔细细看20分钟。
她是在社区坐诊的“上医”
昨天中午,王争艳接诊当天的最后一位患者。68岁的刘玉芬陪着孙女看感冒,顺便自己也检查下。刘婆婆有糖尿病。
“您要每三个月要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半年要查一次眼底血管,肝肾功能每年查一次。”王争艳边问边写,语速极快。然后,量血压,两只胳膊都量,发现血压有点高,脉压差也有点大,王争艳问:“累着了?”“是啊,外孙女病了,女儿正好出差,这两天没睡好啊!”刘婆婆被说中了。
摸甲状腺、摸脉搏、听心跳、看小腿,还让婆婆双手前平举,闭上眼睛,铺上一张纸看看是否有手震颤的情况,王争艳嘴不停、手不停,把刘婆婆从头到尾都“摸”了一遍。
社区医生必须“给患者指明路”
“社区医院接诊的多是慢性病患者,看一次病,就应该把患者的主要问题搞清楚。”王争艳说,相熟的居民都知道,她每天上午只接诊10个左右患者,保证每个人的看诊时间充分。
就拿量血压来说,王争艳坚持给每位患者都量两次血压,左右手臂都量。她曾发现一位男患者的两臂血压差达到了60毫米汞柱,赶紧让他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患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及时手术解除了危险。
“大医院分科那么细,患者没有方向地去看病,搞不好就在各个科室之间辗转。”王争艳说,社区医生就是要在一开始给病人指条明路,这也是分级诊疗的意义所在。
2009年,王争艳自己曾出现咳痰、鼻涕带血的情况,她用一天的时间,跑了三家医院,最后确诊是鼻腔有糜烂,“你看,我还是个医生,要确诊排查一个疾病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不懂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