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扶贫:点燃贫病家庭希望之火

21.12.2015  10:31
        湖北日报讯  记者龙华  通讯员刘敏  张毓茜  谢砚楷
      “小涛,男,17岁,竹山县宝丰镇上坝村人,患腹股沟疝气多年,曾在宝丰镇卫生院2次手术,家庭贫困无力再次手术治疗,由十堰市人民医院负责手术治疗,所需费用由该院全部减免。
        “媛媛,女,1岁3个月,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武汉亚心医院进行一期手术,费用3万元(新农合报销1.3万元,医院减免3000元),二期手术费用8万元,所需费用由新农合报销部分,亚心医院减免剩余部分,省县两级民政部门解决部分。
      14日,记者在省卫计委副主任、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领队阮力艰办公桌上,发现一叠码放整齐的文件。这些标注为“省卫生计生委×年驻×村贫困家庭帮扶救助行动方案”的文件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
        “自开展省直厅局机关驻村工作制度以来,委机关每年都会要求各驻村工作队排查所在村人口信息,确定贫困家庭帮扶救助对象,然后从救助方式到治疗费用、救助程序作出明确安排,减免的手术费均由省卫计委协调相关单位联合解决。前任领队卸任,就将文件整套交接给继任者。”阮力艰说,他已是“第三棒接力手”,没解决的救助对象就由新来者负责到底。
      在竹山县宝丰镇喻家塔村,有一位村妇小静,如今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但在3年前,她因患有精神抑郁症,靠父母务农维持生计。2012年,省卫计委三万工作队进驻喻家塔村,小静一家被列为当年帮扶救助对象。此后,小静在十堰市中医院接受了免费治疗,省卫计委主任杨云彦每年都会带上生活物资和慰问金去看望她,并帮助解决一家人的实际困难。如今,小静病情再也没有复发,不仅可以带孩子,有空时还能帮父母做家务,全家的经济条件也在改善,生活越来越有起色。
        医疗救助不光是费用减免,还有医护人员下派。
      半个月前,55岁的大悟县居民罗胜英被救护车送到县人民医院时,武大中南医院下派专家赵时雨诊断她蛛网膜下腔出血,生命危险。连夜手术让罗胜英转危为安。康复期间的罗胜英,还享受了中南医院护士王璇的特护。下派大悟县人民医院的王璇,以罗胜英护理为契机,为医院引入弹性排班模式,重点加强危重病人管理,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赵时雨、王璇是全省万名下派医护人员的代表。2005年起,省卫生厅(现为省卫计委)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计生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同济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22家三级医院每年向对口支援的29个贫困县医院派驻5名资深主治医师以上医务人员在受援医院工作1年。一批优秀的医护工作者深入到基层,为当地医疗机构和患者带去先进的诊疗技术。
      11月19日至20日,“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带领协和专家团队,来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鹤峰,与县中心医院续签了《武汉协和医院对口支援鹤峰县中心医院协议》。历经10年对口支援,鹤峰县中心医院门诊、住院人次、业务收入较10年前分别增长213.9%、467.8%、800%,建成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8个特色专科。
        据省医改办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全面深化医改,基本建起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障、疾病应急救助、大病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今年,全省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新农合参合率达99.2%,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2011年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75%以上。
      2013年起,全省整体实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针对百姓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不论病种,只要全年看病费用超过起付线标准,均给予基本医保之后的二次报销,目的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今年9月,全省大病保险已覆盖4947万人,累计受益57.65万人次,报销金额19.7亿元,单人次最高报销33万元。
        省卫计委党组书记杨有旺说:“‘十三五’期间,全省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将致力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卫生计生基础设施,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问题,使百姓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