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图谋"互联网+"式扩张:千亿市场引资本竞逐

12.06.2015  17:41

一个巴掌大小的卡片式北斗终端设备,就能实现即时定位、SOS求救;一部利用北斗精确授时功能研制的手表,就能“永久”省去对时调表的麻烦……如今,随着国产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芯片小型化、低功耗、射频基带一体化等技术的发展,“北斗+" >北斗”产品已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消费领域开始批量应用,相关产业也被资本所看好,矗立在风口上。

 行业聚焦

北斗导航在经历多年积累和突破后,目前已进入大众消费应用拓展的“北斗+”时代。北斗+交通、北斗+旅游、北斗+教育、北斗+医疗等概念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随着北斗从亚太覆盖走向全球覆盖,北斗应用将逐步走出象牙塔,开启无边界的扩张。有券商认为,“北斗+X”的行业信息化市场成为真正的千亿级蓝海市场。记者则注意到,目前多家传统北斗导航上市公司都在竞逐各自擅长的“北斗+”市场。“北斗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位从事北斗产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虽然GPS占据传统优势,但北斗在商用之初刚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大爆发。

“北斗+”也同样面临着不小挑战,北斗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并未出现成熟商业模式,诸多技术和监管问题也不明朗。上述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资本连北斗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就把钱投进来了。

全面走向大众应用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工业园的四川北斗星车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北斗星车联),一直以来专注于北斗车联网的产品销售商和服务商,因为嗅到了北斗大众消费领域的巨大潜力,公司近年开始研发生产更多领域的北斗终端产品。

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了公司研发运用于儿童监护的便携式北斗设备,设备上有“SOS”求救按钮、可设置特定电话的拨号键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按键。

成都另一家北斗汽车电子设备商也透露,公司下一步将探索北斗在医疗领域的运用,目前已有装备北斗导航的手环产出。

北斗一代自2003年底正式运行以来,主要应用在国防安全领域,以及一些特定行业如渔业等领域。随着芯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发展,北斗正全面走向大众应用。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行业内称为“北斗年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称,“之前,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体现在行业典型应用方面,例如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领域。现在,‘北斗’应用则开始高速进军大众应用市场。

据介绍,截至2015年4月,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导航型基带、射频芯片/模块销量突破600万片。新一代芯片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将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全球市场应用需求。而随着国产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北斗产品已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应用领域开始批量应用。

业内普遍认为,北斗产业要真正发展壮大,最终还要要看民用市场的推广,而进军民用市场最好的切口就是智能手机和汽车导航。“民用将有很大市场空间。”光大证券的分析师田明华称。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智能手机领域,去年三星、华为推出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在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20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

 移动互联促进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此前在接受媒体时表示,下一步北斗导航还应该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

实际上,北斗与多行业结合已经逐渐在行业达成了共识。“未来北斗的商业价值将会是爆发性增长的,北斗可以加很多行业,形成”北斗+“,如北斗+旅游……任何一个领域一旦做成功,市场空间都是非常大的。”四川北斗星车联总经理张建民表示。

另一位从事北斗多年的业内人士亦向记者称,北斗以位置服务为基础,可以纵深到多个行业,除了位置服务之外,在行业运用中通过互联网思维,未来可以实现财务统计,人员管理等,“现在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痛点,北斗+N种运用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国泰君安近期研报亦表示,随着北斗从亚太覆盖走向全球覆盖,北斗应用将逐步走出象牙塔,开启无边界的扩张。参考Trimble等海外龙头的发展轨迹,“导航定位+X”的行业信息化市场才是千亿级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北斗上市公司都开始涉足民用市场,其中一家上市公司还透露,公司已在旅游甚至足球训练等领域,尝试开发北斗可穿戴产品。

去年底,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300005,SZ)旗下户外活动网站绿野网,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提供商广东侨兴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便携可穿戴产品。

同样是导航应用系统,缘何GPS在中国并没有听说“GPS+”这一概念?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称,尽管GPS做了这么多年已经很成熟,但之前的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物联网并不发达,而北斗开始商用,赶上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再加上物联网、大数据的提出,北斗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大数据也需要位置服务,所以北斗发展速度才这么快。

 尝试建立商业模式

“北斗+”未来前景可期,但目前却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尝试都仍在摸索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采访一位从业多年的北斗业内人士过程中,该人士不时会接一些外地电话。据其介绍,“一听就知道对方也想做(北斗),但什么都不懂。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有做煤矿的,有做房地产的,有做汽车销售的,有开茶馆、酒店的,有卖农药种子化肥的,甚至还有卖饲料的,各种大老板小老板和创业者都想往这个行业发展。

在张建民看来,对于现在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来说,任何时间都不算晚,“现在这个行业正像早上7点的太阳,北斗的商用还在最初步的阶段,未来的增长可能是100%的速度。

有券商研报认为,众多厂商加入是产业发展趋势,但整个行业距离规模爆发还有距离。

对于“北斗+”来说,技术和成本都已不再是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商业模式的建立。例如北斗+教育,基于学生安全和通信的系统及服务,向谁收费、由谁管理、各方利益如何分配等都成为棘手的问题。

“北斗+”在旅游方面,目前还主要依赖北斗和移动通信网络结合使用,才能达到实时传送位置信息、一键呼救等特色功能,而这又将增加诸多运营成本。

北斗表面上热火朝天,各地纷纷成立产业联盟、打造北斗城市、建立北斗园区,但是从北斗产业应用的实质性效果来看,似乎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一家已经准备开拓北斗+医疗的企业高管对记者直言,“北斗+到底加什么,怎么加,对我们来说都是很迷茫的,目前都还在探索。”

市场观察

双向通信优势暂未发挥北斗商用普及不敌GPS

◎每经记者 岳琦 黄丽

随着北斗商用的不断升温,北斗在民用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并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技术上的优势发挥,还是成本上的竞争压力,都是北斗商用路上必须面对的难题。

长期以来,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被认为独具双向通行的特色。位置报告、短文通行等设计优势让北斗既能知道“我在哪里”,也能知道“你在哪里”。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调研发现,目前在民用领域,北斗双向通信成本高、便携难,而广泛应用的单向通信北斗系统则与GPS相比并无较大差异,且成本优势也不明显。

今年5月,具备短文通信功能的BP2015芯片刚刚发布,但双向通信的北斗民用推广还需要解决接收站建设、高昂服务费、通信安全等诸多难题。而在单向北斗的规模应用上,虽然近年来芯片成本、定位精度等与GPS差距大幅缩小,但由于技术优势难以发挥,即便在国内竞争上占据“主场”优势,用户认知度和市场开拓仍然有待突破。

具有双向通信特色

目前世界上共有4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卫星(CNSS),以及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其中,GPS起步最早,民用市场中的占有率也最高。

相比起其他GNSS,北斗起步相对较晚,但一些独特的功能让它一度备受国际社会关注。GNSS的基本功能是定位、授时,而北斗还有另外一个功能:短报文通信。

北斗系统具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卫星GEO),可以实现短文通信的功能,这是其他GNSS系统所不具备的。短文通信军用版容量为120个汉字,民用版为49个汉字。而GPS若想实现通信功能,必须与其他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借助手机通讯网络来实现。

短文通信功能不但能使用户获得自己的位置信息,还能告知他人自己位置信息,非常适合渔船、公交车、客货车、野外作业人员的调度和追踪。这是源于北斗一代系统的双向通信设计。所谓双向通信,是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而GPS只可进行单向通信,即接收器只能被动接受卫星发来的信号,不能主动发出信号。

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的地区实施抢险救援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还能通过短信功能,利用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被外界广为称道的案例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面信号设施大部分被毁坏了。但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一号”终端机不断从现场发回各类灾情报告,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

技术优势未见发挥

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曾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称为北斗系统的最大特色。在民用市场竞争中,双向通信是北斗巨大的竞争优势,在公共通讯网络中断、没有其他卫星通讯的情况下,北斗还能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但事实上,在市场应用上,这一技术优势和特色功能似乎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价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北斗民用市场,规模较大的车载导航、手机导航、北斗+旅游等领域,双向通信的应用十分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导航系统目前有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同时在提供服务,北斗一代支持短文通行功能并在特殊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虽然北斗官方介绍称,北斗二代的授权服务中包括通信服务,但有北斗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市场民用领域北斗二代并没有提供双向通信服务。

一位北斗应用市场技术人士对记者表示,北斗一代的双向通信成本高昂,一个手持终端的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而且每年的服务费也达到1000元左右。而且北斗一代终端体积相对较大、功耗也相对较大,天线与北斗二代的天线也是不同,主要是运用在应急、救援、远洋,真正的民用使用率不高。

有观点认为,为了更易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再显得那么独特,采用主流的无源定位技术的北斗二代,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兼容与互操作,将成为发展方向。但上述技术人士也表示,不排除北斗未来将位置服务、通讯整合到一起的可能。

 与GPS成本差距缩小

随着近年来导航天线、芯片(模块)等核心元器件的技术进步,小尺寸、低功耗的核心元器件逐步推向市场,北斗的成本也开始大幅降低。北斗终端的应用方向,也从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等行业应用,扩展到车载、手持设备、手机、便携设备等民用大众用户。

在GNSS多系统并存竞争和导航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面临诸多难题。而在国内市场,竞争“主场”的优势一时之间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从北斗和GPS的民用技术差距来说,几乎已经不存在大的问题。而在成本方面,一位北斗终端制造商介绍,两年之前GPS与北斗芯片差价上百元,而目前这个差距已经拉低到几十元,有些领域甚至仅差10元左右。

但从记者采访的几家北斗应用企业来看,其北斗产品的销售仍然难敌GPS产品。一家企业销售人员坦言,目前成本和技术上差距已经不是大问题,但GPS起步早市场占有率高,北斗要想抢占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目前民众对北斗的认知度并不高。

此外,室内导航也被称为北斗系统技术优势所在。曾有业内专业称,室内精准定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技术上超越GPS的关键之一,空巢老人、学龄儿童、手机用户均对室内位置服务需求迫切。

在国内竞争“主场”,无论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还是与通信网络的技术融合,实现室内导航的条件都要比GPS更具优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主场优势发挥出来,抓住室内位置服务的痛点,其广阔的市场需求将为大范围普及北斗提供绝佳时机。

 样本分析

北斗切入车联网布局仍靠“强制安装

◎每经记者 黄丽 岳琦

曾经从事过媒体工作的唐富春,在多年前毅然投身北斗车联网行业,现在他是四川一家北斗科技公司的高层。做出当初的决定,他绝非一时脑热,而是坚定地看好北斗导航系统在商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今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而随着北斗卫星不断的成功发射升空并投入运行,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型企业,都在探索着北斗与多行业的结合,多位分析人士均认为,“北斗+”将创造出另一个上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基于北斗释放的无限潜力,在唐富春看来,先进入车联网领域,是打开北斗商用的最佳入口,“车辆基数大,管理也相对系统,国家政策也在推,所以公司发展方向也是先从车辆开始突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北斗+车联网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但大部分应用仍使用在国家强制安装的特殊车辆上。北斗在乘用车商业运用中,由于受制于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因素,普及率仍不高。

强势切入“车联网”领域

唐富春所在的公司,目前主要依托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以及管理,实现基于北斗的车联网服务。进入行业多年的他,忽然感觉到近年来,身边很多人都已经瞄准了北斗车联网行业。

唐富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称,其实行业门槛并不低,但有些人甚至连北斗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把钱投了进去。“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国家大的发展方向,推了很多政策扶持。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政策层面,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其中还特别强调,要重点推动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

资本的“嗅觉”往往最灵敏,在北斗车联网领域,不仅有来自各路民间的投资者,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早已落子布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北斗星通间接控股和参股了多家汽车电子公司,早已涉足北斗车联网领域。

按照车联网市场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前市场和后市场,汽车前市场主要是指汽车出厂前包含在整车上的电子产品以及各种零配件,主要是各种车载导航系统;后装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而这都被看做是行业的机遇。

有业内观点指出,车联网发展已迎来新拐点,从以导航和车载娱乐系统为主的“车联网1.0”,向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的“车联网2.0”迈进,同时还带来了信息通信业、汽车制造业以及交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扣除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475万辆,千人保有量首超百辆,达到105.83辆/千人。

汽车保有量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唐富春认为,这正是吸引投资者的两个重要因素,“车辆基数大,国家也在推,所以公司发展方向也是先从车辆开始突破,在大的发展中,很多领域都能用。

前期拓展依赖政策支持

不过,摆在北斗车联网面前的路,并非坦途。尽管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北斗车联网技术运用于私家车商用并不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的多家涉及北斗车用的公司均表示,私家车运用北斗车载设备的并不多。

北斗切入车联网 布局仍靠“强制安装

唐富春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主要的产品客户还是国家要求强制安装的“两客一危”车辆以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而这正是在2012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等9个示范省区市,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自2013年6月1日起,所有新进入示范省份运输市场的“两客一危”车辆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凡未按规定安装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曾介绍称,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移动的特点,截至2013年,90%的卫星导航民用用户集中在交通运输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启动的第一个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关系到国北斗系统民用化的发展。而这也被业内视为北斗民用市场爆发的前兆。

然而,时至今日,北斗的真正商业化运用程度仍未及GPS。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田明华向记者表示,发展到现在一直进展不算快,主要还是受制于此前北斗价格高于GPS,从覆盖区域来说,也还没有形成全球区域性的覆盖。

如今价格也降下来了,国家大规模推动,成本会越来越低,成本越低,参与者也更多,这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他亦补充到,与GPS相比,北斗在整个产业、技术条件、配套设备等上面来说,还是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