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节综评:文化盛事氛围成型 议题关注度欠缺
4月23日晚,随着“天坛奖”各个奖项的成功颁发,第六届北京电影节落下帷幕。从4月8日,电影展映环节开始,到颁奖典礼结束,本届北京节共持续16天。在这16天里,影迷们享受到了属于他们的狂欢日;行业人士得以频繁聚集交流意见;项目创投人获得平台便于推进项目进行。在这期间产生的各种数据,充分反映了本届电影节引起的巨大反响。
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一路走高,电影市场资本充足,中国人追逐国片的热潮也在逐渐推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地域特点:可以说,北京聚集了全中国最多的喜爱电影的人士,同时也聚集了最多的制作电影投资电影的人士。
依托着这种强势形态,北京国际电影节几乎是不可阻挡的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点。就连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多雷也为它的活力而震惊:“北京国际电影节代表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找寻到了自己的恰当位置,我喜欢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成长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无限可能,这种力量甚至超越了许多老牌电影节。”作为亲历北京电影节的媒体人,丝毫不觉得托纳多雷导演的这句话里有客套成分,他说的是事实。从身边影迷朋友们的热情,从参加的一场场论坛上获得的直接观感,从专业人士以及媒体同行的口中,我都能感受到北京电影节具有的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今年北京电影节展映环节带来了最大的惊喜,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设置了20个展映单元,共有500多部中外电影参与展映,场次达到上千场。而北京的影迷们对此也非常买账,无论是大师如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郎;还是明星如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无论是国片如《长江图》、还是好莱坞电影如《大空头》;无论是老片如《小玩意》、还是处女作如《路边野餐》;都获得了影迷们的狂热追捧,一票难求的情形在影迷圈里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