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北京胡同深处的前门三里河,经过水系治理、生态修复、民居修缮、种植绿树等改造工程,京味儿的厚重与水乡的灵秀有机结合,赋予了胡同别样的感受,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丽景象。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于1437年形成,河道纵横。由于长期不疏浚,三里河成了一条臭水沟,新中国成立初期,臭水沟被改为地下暗沟,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龙须沟》就是三里河的一段河道。
自2016年8月起,北京市东城区启动了前门三里河绿化景观改造工程,至今年4月底全面完工。改造项目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总长约900米,占地约1.3万平方米,设计水深为0.4至1.0米,河道最宽10米,最窄4.5米,成为整治前门东区生态环境的重要范本。
谈到前门三里河改造规划和设想,北京市东城区常务副区长陈之常表示,当初想在疏解低端业态的基础上,帮助留住居民进行房屋修缮,引导居民参与风貌保护,引入符合首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新业态,建设“老胡同、新生活”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社区。
负责该项改造工程的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金梅说:“我们花了大力气重建这条河,一方面想从环境入手,让本地居民有获得感,更重要的是想接续这里的历史文脉。”
在此地居住多年的吴先生说,整治前,这里又脏又乱,胡同窄小狭长,夏天异味很大。搬迁后依旧回到三里河散步的吴先生说,改造后这里既干净又漂亮,很多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都保留了下来,让他感觉非常亲切。
该项目注重恢复河床自然形态,依据四合院落的平面走向,原汁原味还原了自然水系,避免新建设性破坏,保留了原先大杂院、四合院里的香椿、国槐、榆树、旱柳等老树38棵,还种植了数百棵苗木以及上万平米的地种植被、花卉和水生植物等,并运用雨洪调蓄系统构建绿色生态环境。
三里河地区共有文物古建筑26处,其中拥有18处会馆。据项目设计师朱儁夫介绍,依据历史上河道位置和走向,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突出了历史、人文、生态、艺术特点,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形成特有的自然肌理与清新朴野的风格。
记者在景观沿途看到,有不少文物保护建筑,如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等。经过改造和修缮,这条可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的河流,延续与承载着前门地区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