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24.12.2014  17:33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   主持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我们湖北现在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平台,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百姓大众在文化生活中感知、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发挥好文化凝聚核心价值、巩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为网友们细细解读。雷厅长,欢迎您。

      雷文洁: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省政府门户网与网民们交流。

      五个“现代”凸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适应性

      主持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访谈之初,我们想请雷文洁厅长解读下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雷文洁:当你走进图书馆看书,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展览,走进剧院欣赏惠民演出或低票价演出时,你就在享受政府为你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以,公共文化服务早已有之,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制度设计,纳入政府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还是近十年的事情。这里有三个时间节点:一是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2011年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去年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里所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的内涵主要是指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以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要全面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理解的是它的四个基本属性:就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其中,公益性强调了政府责任,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保障,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上是免费的或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基本性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尺度,要求提供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文化福利水准。这个内容和标准是随着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的。目前阶段,中央界定的内容主要是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均等性强调文化公平正义,要求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均等分配资源,使全体人民能够获得大致相同的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强调服务网点化、便利化,做到一定空间范围内有场所和设施,方便就近参与。

      从根本上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文化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主持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中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命题,雷厅长,您认为应如何认识理解“现代”二字?

      雷文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之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提法引人瞩目。省委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部署。这些从根本上体现了,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文化人权、文化民生、文化权益、文化善治、公平正义等现代理念与思想进一步融入文化建设实践。

      我理解,“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运行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从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全社会的“大循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就是公共文化建设要尊重文化的演进规律,立足特定的历史条件、民族和地域特点,找到科学的建设理念、体制机制、推进路径、工作方式。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社会主义,这决定我们文化建设的方向,要以人为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公共文化服务还是低水平的,重点仍是保基本、兜底线。以上这些方面,直接关系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基本方针以及各项政策。

      四大步探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视角

      主持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以后,省文化厅和各地都作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雷文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及文化行政部门紧扣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因为时间所限,这里我着重介绍六个方面:

      一、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开展调研论证,加强战略谋划,在一个月时间内制定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实施方案》,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获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原则通过。方案中,我们梳理归纳了38项改革任务,其中18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改革任务都侧重从体制机制上创新,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二、以制度设计为核心,抓好顶层设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顶层设计十分必要且重要。我们主要抓了3项工作:一是推进协调机制,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31个部门参与的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省文化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二是推进政策制订,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完成《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代拟稿)》,力争由省政府出台。三是推进标准建设,经反复研讨、征求意见,基本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框架和具体指标,涉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建设、机构运行、服务开展等多项标准。

      三、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发挥带动效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国家、省级创建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国家、我省层面对区域文化建设成果的最高褒奖。目前,黄石市已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示范区,襄阳市正在创建第二批国家示范区;我厅联合省财政厅,于全国第三开展了省级示范区创建。创建中,我们开展了一些创新性、前瞻性的工作。比如,将制度设计作为验收前置条件,引导各地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为每个创建地区确定改革难题破解任务,推动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第三方测评,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等等,推动各地创建取得较好成效,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借鉴作用。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省政府2012年来,连续三年召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与会,总结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在全省引发了巨大反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各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宜昌市政府印发争创国家示范区规划,计划3年内投入70亿元推动全市公共文化发展。黄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动议、推进村级“文化礼堂”建设。

      四、以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文化事业经费不断增长。省级财政下达地方公共文化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全省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累计达30多亿元。一大批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得到建设,“十二五”内将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馆舍面积翻番。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规模近10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亿元,超过以往所有“五年计划”之和。

      五、以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扩大覆盖面。我们以让文化融入生活、让艺术走进群众、让活动延伸到基层为目标,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全省形成了多个重点服务品牌:讲座培训方面有长江讲坛、江城大学生艺术讲堂;惠民演出方面有东湖音乐会、“我们的中国梦”百团送戏进万家演出、全省优秀剧目优秀美术作品展演、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文博展览方面有全省在校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行动;以及各地举办的“月月演”、“周周乐”、“社区文化节”等众多群众乐于和便于参与的文化惠民活动。其中,“长江讲坛”多次获得省主要领导肯定,目前已举办讲座129场、上座率101.29%,现场听众6.6万人次、电视观众累计2500余万人次。今年首次举办的全省群众广场舞展演深受群众欢迎,参演队伍14956支、近35万人次,观众200多万人次。

      六、以文化人才为保障,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以文化名家资助计划、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提升计划三大人才工程为核心,推进人才工作重心下移,大力培养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文化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今年以来,在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挂牌成立省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派30余名专业人才、支持招募400多名文化志愿者到“三区”县服务。省、市、县三级年均举办各类公共文化培训500多期,培训学员13000余人次。

      针对性体系化措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主持人:雷厅长,在您看来,当前我省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文化厅是否已经或正在出台政策解决?

      雷文洁:应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了改革有力度、创新有举措、推动有办法,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比,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基层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认识不到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具体内容不够明确,标准的刚性约束还不够。三是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还不够,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四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社会主导、多元共建的格局尚未形成。

      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难题,有些则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原因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通过体系化的措施加以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建立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解决公共文化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问题;起草完成的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计划通过制定基本保障标准,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即将制定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形成竞争机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不足、效能不高的问题。

      “定政策 抓示范 打基础 促改革 创品牌

      主持人:雷厅长,最后您能否介绍一下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一阶段的思路和举措?

      雷文洁:今年是改革元年,明年起,将是决定改革是否能取得更大成效的关键时期。全省公共文化工作要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把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效益发挥作为主要任务,在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资源统筹、现代科技运用、突出矛盾和问题破解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群众满意度。我用“订政策、抓示范、打基础、促改革、创品牌”这15个字来概括:

      (一)订政策。争取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下一阶段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加大保障力度;并争取省政府公布湖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积极探索标准体系运行考核机制。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我们拟按照中央精神,出台我省文件,颁布系列标准。同时,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进程,适时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条例的立法工作,修订《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加大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执法检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法制化。

      (二)抓示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整体、快速、科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开展了国家和省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我省全国第三、中西部地区率先启动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面向县(市、区),分三批、每批10个开展创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新途径,将形成覆盖全省约30%县级行政区划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导区、先行区、示范区。目前的工作重点,一是指导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项目)创建市、县进一步破解改革导向性问题,形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路径;二是做好两级示范区检查验收工作;三是积极申报下一轮国家创建示范区,组织好省级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

      (三)打基础。一是改善设施。积极推进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省群艺馆新馆等省直文化项目立项及建设;大力推进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引导各地整合部门资源,有效统筹资金,吸纳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村级和社区文化广场建设。二是强化队伍。加大基层队伍培训力度,形成省级重点抓示范性培训、师资培训,地市级文化部门重点抓专职文化队伍培训,县乡文化部门重点抓业余文化队伍培训的培训机制;重点举办乡镇综合文化站长、社会文艺团队骨干等示范性培训。扶持引导社会文艺团队发展,对社会文艺团队进行建库立档、评估定级,加强跟踪指导。推进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注册、绩效考评和评比表彰。

      (四)促改革。一是发挥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在统筹部门资源、制订协同规划、推进项目实施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尤其是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二是探索向社会文艺团队购买服务等新举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三是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组建理事会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本地、本馆实际的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能力。

      (五)创品牌。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上实现新提升。一是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办法,创新组织模式、活动创意、表现形式,大力开展东湖音乐会、长江讲坛、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其惠民成效。二是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惠民绩效,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及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广泛组织开展基层广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主持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最终惠及的是广大百姓群众,非常感谢雷厅长如此全面的阐述,谢谢您!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雷厅长的到来。

      雷文洁: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网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