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神圣使命 奉献平安荆楚
有这样一片战场,正邪较量培育新人,有这样一项使命,公正执法守护平安,有这样一支队伍,赤胆忠心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最美的监狱人民警察,他们就是平安荆楚的忠诚卫士……
近日,湖北监狱管理局举办全省监狱系统优秀监狱人民警察先进事迹展播活动。今天,我们从中选择10位典型代表事迹进行展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感知他们的事业、责任和担当。
在岗一分钟 尽责六十秒 追记孝感监狱民警欧世元
“老欧,我们来看你了!”3月31日,孝感监狱的民警们眼含热泪、手捧鲜花,伫立在欧世元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2月25日,56岁的监狱民警欧世元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追忆这位大家公认的“老黄牛”,孝感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刘中南说:“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老欧用行动诠释了监狱基层民警的担当。”
民警老欧的最后24小时
时钟拨回到2月24日。上午7时30分,欧世元和搭档钟俊华准时上岗,进入监区禁闭室。
接班、签字、向交班同事询问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确认监控画面是否正常,查看服刑人员情况……一切有如往常。“不舒服,觉得胸闷、气短。”钟俊华回忆,9点多钟,老欧感觉身体不适,以为是高血压的老毛病又犯了。
见老欧难受,钟俊华劝他去医院看看。禁闭室外几步之遥就是监狱医院。
欧世元没去,依然稳坐监控台前。“监区警力少,一个萝卜一个坑,老欧宁可自己忍着、拖着,也不愿麻烦领导和同事。”钟俊华说。
24小时过去,在老欧和同事的守护下,禁闭室迎来又一个安宁的黎明。
“服刑人员蒋某刚收进来,材料要补齐;监控室灯管坏了要修。”25日7时许,记录本上,老欧留下了最后的记录和签名。
7时30分,老欧跟同事交接班。回到家,他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便一头仰靠在沙发上,再也没能醒来。
坚守“火山口”,感化危险犯
“老欧工作的禁闭室,被称作‘火山口’,关押的大多是危险犯。”刘中南介绍,服刑人员如果有脱逃、打架斗殴、自伤自残等行为,就会被关押在此。
和其他监区相比,禁闭室工作更艰巨:要严防服刑人员自伤自残自杀和暴力行为。“火山口”上,欧世元一干就是4年多。
2015年7月,服刑人员张某因打伤他犯被关禁闭。刚进禁闭室时,张某情绪激动,用头撞墙撞门,大声喊叫“不想活了”。
欧世元主动找张某谈话,进行心理疏导。原来,张某还有3个月就刑满释放,他担心自己因打人而加刑,因而自暴自弃。欧世元一边向张某讲明政策规定和法律条款,一边联系监狱狱政部门了解伤人事件的处理结果。看到欧警官真心帮自己,张某低头认错,从此安心服刑。
近4年来,欧世元参与管教过的危险犯达330余人次,参与起草《禁闭室管理制度》,制订禁闭服刑人员放风、就餐、学习、禁闭思过等10余项制度。
苦活累活抢着干,荣誉面前往后退
“欧大哥话不多,苦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孝感监狱四监区民警许宏涛,曾和欧世元在病犯监区共事12年,对这位老大哥十分敬重。
刚到病犯监区时,许宏涛还没有管教服刑人员的经验,老欧毫无保留地教他:春天菜花黄、秋天天气转凉,精神病犯在这两个时间节点容易发病,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动向;和结核病犯谈话,不要害怕,尽量站在他们的上风位置,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在荣誉面前,他却总是往后退。”许宏涛说,每次有评先评优、升职提拔的机会,老欧总是让给年轻人。“老欧细致、踏实,没有出过一起差错。”钟俊华和欧世元是老搭档。他回忆,2015年的一天,老欧包教的服刑人员孙某,流露出有自杀的念头。白天,老欧跟孙某谈了几个小时;晚上10点多,他仍不放心,再次进监室察看,发现孙某正在自残,赶紧上前制止,防止了意外发生。“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老欧如同一棵默默无言的大树,在监狱扎下了根,一干就是34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刘中南说,正是有老欧这样的基层民警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才保证了监狱安全和改造质量,孝感监狱才能实现20年无服刑人员脱逃。
“较真小伙” 高扬正气歌 冯亚鹏
他先后6次被省委政法委、团省委、省司法厅、省监狱局表彰为先进个人。2015年,被团省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
他在担任门卫民警时曾遇到这样一幕——一名外协司机藏匿大量现金准备携带进监,被检查发现,他坚决扣下车辆及违禁品。当事司机企图贿赂私了,遭到断然拒绝,司机恼羞成怒,扬言要“弄死你”,并打电话召集了一帮社会闲杂人员来到现场,企图强行抢回被扣车辆及现金,他不畏威胁,坚决扣押。
看守AB门的4年里,冯亚鹏共检查押运车辆8000余台次,安检进监人员数万人次,参加现场处突事件及演练10余次,成功阻止“罪犯脱逃”(演习)3起,查获外来人员携带藏匿违禁品13起。
教育转化服刑人员,他爱“较真”。服刑人员王某为达到保外就医目的“瘫痪在床”,装病已一年多时间,冯亚鹏亲自帮他做康复锻炼,经常地嘘寒问暖,一次、两次、三次……两个月后,王某再也不好意思了,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造。
他还在监区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小组,陈雪东任小组长,好几次他都想打退堂鼓。冯亚鹏针对他思想上的误区,一次次讲诉自己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故事,陈雪东被深深感动。2013年8月,陈雪东刑释回归社会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被武汉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评选为“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
责任 使命 担当 甘向东
他从警24载,担任监区主官18年,屡次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多次成功破解难题困局,从不辜负组织重托。他带领队伍一次次在监管、劳动、监区文化、队伍建设、党建等方面作为改革攻坚试点,担负监狱基层改革发展探路者的重任。二十多年的管教工作经历,甘向东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教育模式——“多层次控管矫治网络体系”,即:监区领导+分监区责任人+教育、狱侦民警+包组民警,分层负责、集体控管、一人一策的矫治教育体系。通过这一模式,明确不同层级民警的监管教育职责,优化警力资源组合,集中群体智慧,对重要罪犯进行重点攻坚、分解转化,在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近十年累计攻坚转化顽危犯、重点人167名,成功转化率80%以上。
2012年,荆州监狱一监区作为全省监狱基层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甘向东带领监区民警在深刻理解规范化建设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一日工作流程、民警规范执法、三大现场规范管理、监区文化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监狱基层规范管理的流程体系。同年9月,全省监狱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召开,一监区作为“示范田”接受全省监狱系统主要领导“检阅”,赢得各级高度好评,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职责所在,不得不为;职责所在,必有作为!”不仅是他对自己的鞭策,更是他对组织的承诺,也是他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冲锋号角。
艾滋病犯的特殊亲人 伍纯清
他的战场没有战火硝烟,也没有鲜花奖章,有的只是艾滋病魔时刻萦绕在身边的危险与压力。
然而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战场,整整12个年头,他以勇气和爱为武器,走进艾滋病犯心灵深处,给予他们新生的希望,给予了他们新生的希望。用艾滋病罪犯说:“伍警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艾滋病犯周某生长在单亲家庭,自从吸毒后感染了艾滋病,母亲伤心欲绝,与之断绝关系。为了让周某冰冻的心重新融化,伍纯清给周母写信帮助修复破裂母子情,在信中,他写道:“如果您都放弃了他,他要怎么回头呢?”“周兵昨天在改造日记上写,最对不起的人是母亲……”“这个月周兵的改造非常好,得分XX分,获得行政奖励……”
一封信,两封信……伍纯清坚持向周母“直播”周兵的改造情况和思想状况。十几封信后,周母终于被打动继而回信,一栋爱的桥梁架了起来。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破裂的母子情慢慢修复,周母终于踏上了来监会见的路。
他坚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关爱教育转化服刑人员,先后引导5名特殊病顽、危犯走上了积极改造之路,帮助艾滋病罪犯家庭解决实际困难31人次,安全护送刑释人员人员回家130人次。他说“再顽劣的人都有深厚的情感。只要把自己当成艾滋病罪犯的亲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不信东风唤不回。”
独具“匠心”的监区领路人 邱儒华
他注重建章立制,监区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在监狱考评中屡次名列前茅;他致力于探索精细管理办法,用色彩标识让狱情研判更生动直观。他所带领的团队2013年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2011年9月,邱儒华任江北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五年时间,监区改造秩序和谐稳定,成功办理减刑510多人次,刑满释放罪犯700多人次,未发生一起错漏案例。罪犯改造稳定,未发生一起罪犯严重违纪案件。
为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监区坚持开展“优胜分监区”评比、“五好监舍”评比、“优胜流水线”等评比活动,极大地提高罪犯改造积极性。陈某, 19岁入监时对习艺相当排斥。当他看到儒华总和他们一起听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讲课、上机时,他终于释怀了。一年下来,陈某成了习艺佼佼者。技术过硬的他却时常和同改们有沟通障碍,邱儒华让他担任工艺小组长,教他在习艺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磨练脾性。
如今在广州开办了自己的工厂,他感激地说,邱书记不仅教会了他做事、更教会他如何做人......
多年来,邱儒华教育转化顽危犯、伪病犯、邪教犯20多人,300多名重刑犯、外地调犯在他的教育改造下提前新生…
平凡岗位 技能标兵 李华伟
2016年4月26日,湖北省监狱系统劳动改造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汉江监狱召开。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耐人寻味”。湖北省汉江监狱青年党员民警李华伟,刚刚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这份殊荣,整个湖北省监狱系统“仅此一份”。
李华伟是沙洋农场长大的孩子,自小就受到“无私奉献、艰苦创业、顾全大局、求实守纪”的沙洋精神的熏陶,长大后反哺于监狱事业,可谓理所当然,也是水到渠成。从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整整20年,他始终坚持战斗在监管改造第一线,为保平安,促和谐,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李华伟始终坚持用“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专什么”的标准要求自己。“大田”时代,他学农业,种棉花、花生、水稻……他样样是行家里手;后来“上岸”搞承揽加工,他又钻研刺绣、电子元件装配和服装缝制。由于肯学肯钻,又专又精,他成为所在单位的劳动技能比赛“专业户”,手工刺绣拿第一,电子加工还是冠军……
有人说李华伟有一双“灵巧”的手,其实他是有一颗“力争上游”的心。在监区,他是一面旗帜;走出监狱,他同样为监狱争荣誉,争地位。2015年11月,湖北省总工会和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在咸宁监狱联合举办“全省监狱警察劳动管理岗位大比武”活动,李华伟从全省25所监狱75名民警代表中脱颖而出,勇摘桂冠,并荣获“全省监狱警察劳动管理岗位标兵”称号。
愿作山石 默守职责 林雪飞
她一直奋斗在监管改造工作第一线,成功转化了50余名顽危犯。她爱岗敬业,创新制定了《新投犯一日学训工作流程》、《改造三大现场的实质互监内容》等10余项监管制度。
一个寒夜,林雪飞刚值完班回到家,电话铃响得知新投犯杨某卵巢癌病发又急需外诊,林雪飞迅速打的赶往监狱安排联系送医院抢救。待凌晨2时,安顿好杨某后,电话又响起,新投犯李某尿毒症急发,危及生命……至凌晨5点多,林雪飞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八监区现有9名艾滋病犯,因病情变化,情绪悲观脾气暴躁反复具有攻击性。姜某是管教难度较大的一名艾滋病犯,林雪飞走进病房,与姜某零距离谈心,教导她学会心平气和的与人沟通。当姜某发病需外诊时,身体多处溃烂,口舌久疮不癒,舌头外露,口水直溢,不断沙哑地喊着“不活了”,林雪飞耐心地安慰道,并细心准备好卫生纸,放在姜某的口袋里;医院里,她推着行动不便的姜某奔波于各个检查室之间;拍片时,没有半点迟疑,帮不能自理的姜某解开衣扣,做完检查……姜某感动地说,“是您给了我第二次重生。”
她静静做着自己的本份,山石般默默坚守着职责。她先后荣获省局“红旗党员示范岗”、“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一切缘于热爱 严勇
他自担任沙洋平湖监狱一监区监区长以来,带领着一支严重老龄化、多从非监管岗位转岗过来的民警队伍,较好地承担完成了面向沙洋监狱局收押分流新投犯、职务犯改造等职能任务。2012年,一监区被授予首批“省级规范化达标监区”,2014年连续三年记集体三等功。2012年,监区支部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又被沙洋监狱局授予“十面红旗党支部”。
他认为,所有的努力得从“爱监兴监”开始,他要带头做“爱监兴监”的模范。他经常泡在监区里,用行动彰显他的爱监情感和兴监决心,用行动关爱和引领监区民警。监区曾三次批量接收非监管岗位民警,部分民警因工作调动有抵触情绪,绝大多数民警因年龄偏大对监管工作存有畏难情绪。为了让这些原本优秀的民警尽快融入监区工作中,他倡导“关心疾苦、告知做法”谈心帮扶制度。在民警生病住院、过生日时,监区要送上慰问;每季度组织1-2次民警文体活动或户外休闲活动,放松心情,交流感情。渐渐地,民警“亚健康”“亚规范”工作状态不见了,不少转岗民警成为了监管工作骨干。
一监区面向全省12个看守所,每周2次收押新投犯,年收监4000余人,其中“死缓无”、外籍罪犯10人以上。监区里常年收押着20多名职务犯,厅级干部占30%,那些千丝万缕的人脉关系找来时,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多次拒礼拒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成为职务犯眼中“廉警”。
不让刑期误青春 孙昌盛
“敦厚、朴实、不善言语”,与他没有深交的民警这样评价他;“细致、谦逊、责任感强”,身边同事民警异口同声。孙昌盛一直坚守在监管一线,27年如一日,以公正为船、关爱为帆,致力于未成年犯的灵魂矫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从警誓言。
作为全省监狱系统唯一一家获得省委表彰的“杰出青少年维权岗”的责任人,他鼓励服刑人员把刑期当学期,接受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援助,明是非、长知识、学技能,
16岁那年,小杨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来到未管所三管区服刑。一想到自己要坐牢十几年,他就心灰意冷,琢磨着想办法自杀。孙昌盛一次次找小杨谈话,还安排他接受了所内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治。发现小杨爱写日记,鼓励他加入写作兴趣小组。推荐他参加楚才作文竞赛,获得二等奖。当小杨的第一篇稿件在《新希望报》上刊登时,他开心极了。这些一点一滴的进步,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小杨计划,争取在监内完成高等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再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出去了不愁找工作。
在三管区,很多未成年犯都经历过同样的历程——从感觉前途无望到重新点燃人生的希望。近3年共有近百名未成年犯接续完成义务教育,70名余名未成年犯获得职业等级证书。
他坚持因人施教、以情感人,3年帮助一未成年犯攻克17年口吃顽疾。屡次克服了管理模式调整和押犯调动等困难,充分履行教育人、改造人的使命。管区多年如一日持续安全稳定。
丹心润枯木 铁胆化危顽 袁云波
运动场上是长跑冠军,工作中是行家里手。20多年的从警生涯,他把健跑者的执着与坚韧淋漓尽致地融合。
他所在的八监区承担着入监教育、集训、精神病及重症犯、危安犯的监管改造功能,他吃透罪犯违纪心理成因,带领民警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罪犯叶某因犯故意杀人被判处死缓,曾在3所监狱服刑共计23年,余刑还有9年。该犯吞铁钉自伤自残、与同犯打架、偷窃等不断违规违纪,屡次受到禁闭、记过、警告处分,是人们眼中又臭又硬的“顽石”。针对该犯情况,袁云波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急不躁,从生活等各方面关心关注该犯,另一方面,等待捕捉有利的改造时机。
得知该犯母亲身体不好,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该犯刑满回家的信息时,他抓住这一契机,对叶犯进行了家访,安排其母进监帮教。当80多岁的母亲出现在叶某的面前时,叶犯热泪盈眶。真情化顽石,2012年9月,叶犯终于第一次得到减刑奖励,当拿到减刑裁定书时该犯激动万分地说:“我以前破罐破摔,做了那么多对不起警官、对不起监区的事,但警官对我仍然不抛不弃,我一定好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