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

27.11.2017  19:54

  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冠以“美丽”二字,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涵和基本方略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考量、战略抉择、坚定决心和信心。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生态国土建设,为加快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生态国土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国家基础和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生态国土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生态国土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国土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生态国土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国土资源工作肩负着“为民族谋复兴”提供资源保障和生态产品服务的双重功能。生态国土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国土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国土建设,就是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着力解决国土资源领域存在的重开发轻保护、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总体粗放、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国土建设的重要实践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工作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大力推动国土资源绿色发展,为生态国土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耕地严格保护开创新格局。贯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构建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形成“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方式。全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超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15.46亿亩保护目标,并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9740万亩,同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一起构成城市建设生态屏障。

  资源节约利用取得新成效。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十二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4.2%,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下降58.4%,整治闲散建设用地233.7万亩,改造城镇低效用地150万亩。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发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33个重要矿种“三率”指标。黑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提高5.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普遍提高1~2个百分点。建设40个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盘活了一大批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资源。

  绿色勘查开发实现新突破。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加快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更加注重清洁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勘查开发,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深海进入、深海勘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页岩气勘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探明地质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新发现一批铀、锰、金等世界级超大型矿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时期,也是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情况下实现保有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的时期。

  国土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新增耕地24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2个等级,新增粮食产能约440亿公斤。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61个,形成一批煤炭资源绿色开采、金属矿山资源综合利用、非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新模式。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面积80多万公顷,解决一大批矿山历史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效提高了矿山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新进展。始终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出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本查明全国地质灾害现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建立31个省级、179个市级、990个县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1120个。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561起,避免人员伤亡31.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管理形成新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按照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等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性制度,形成一批顶层设计、政策文件、试点示范等改革成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立足新时代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总体形势,生态国土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源头保护、高效利用、系统修复、改革创新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贯穿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全过程,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生态国土建设,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气象新境界,在国土资源领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全面落实和完善用途管制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着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组织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面编制省级国土规划,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推动形成集疏适度、优势互补、集约高效、陆海统筹的国土集聚开发空间格局。及时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强化国土资源源头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综合运用管控性、建设性和激励性措施,推进国土全域分类、分级保护。完善自然生态空间管护制度,坚持生态红线以内自然生态空间严禁占用、生态红线以外自然生态空间限定使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调整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控制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一起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坚决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勘查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退出项目公平合理补偿机制,按照不欠新账、还清旧账的要求,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生态空间保护,健全完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贯彻节约优先方针,推进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坚决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实现“十三五”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20%的目标。严格执行重要矿种“三率”指标,牢牢守住影响全局的能源、大宗矿产和战略新兴产业矿产资源供给底线。编制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实施涉海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标准,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

  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以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为重点的“四区一带”综合整治格局,针对性采取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海岸带治理等措施,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联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分区域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因地制宜恢复国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生态国土建设注入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向地球深部进军”,以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牵引,加快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国土空间监测技术体系,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着力研发耕地质量提升、荒废土地利用等工程化、生态化技术,推广应用对生态环境无扰动、易恢复的勘查开发技术。加快地质找矿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取得更大突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质量和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生态国土建设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认真清理国土资源领域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快立改废释。按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三个统一”的要求,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产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为重点,持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支撑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推进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