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蔚平:加大财政扶贫支持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开发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首届“10·17”论坛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余蔚平为本届论坛做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10·17论坛,10·17论坛作为扶贫开发研究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促进减贫领域国家合作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谨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致力于推进减贫事业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央财政支持扶贫开发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第一是积极构建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体系,中央财政坚持支持扶贫开发与促进区域发展有机结合,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财政扶贫的政策体系,着力保障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资金需求。
一是持续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充分考虑了财力缺口因素,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力保障水平,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增强了基层政府的反贫困能力。
二是积极引导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倾斜,随着国家强农惠民富农的体系健全,各类民生在推动减贫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中央财政坚持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相结合,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等专项转移支付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给予重点的倾斜,消除了一些重要的致贫因素,提高了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财政就设立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门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目前资金规模已经从5亿元增加到433亿元,对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各类转移支付合计达37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不断的增强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财政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我国扶贫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平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地区的资金需求和相对有限的财力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这些表明我们的工作对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和全社会的期待有不少的差距,需要下更大的力气进行改善和加强。党中央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保持保障性的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群众更多更公平的分享发展成果,使建设公共财政的应有之意,财政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今后我们将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好财政部门的职责,不断健全财政扶贫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一是千方百计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继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各项与扶贫开发相关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扶贫效应,推动城乡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消除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增强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拓宽扶贫的渠道。
二是着力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化的支持机制,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使资金准确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目标。优化扶贫项目的设计,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智慧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使资金直接惠及贫困群众,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价值。
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完善在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办法,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按照权责匹配原则,强化地方监管的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的问责,保障扶贫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女士们先生们,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的决策,扶贫开放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展望未来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将得到大力的弘扬,全社会关爱贫困群体,广泛参与扶贫开发的格局必将很快的形成,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下,在贫困群众的努力奋斗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变成现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