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变突破 负重前行——解析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宜昌作为
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如何谋变突破,负重前行?
一季度,宜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9亿元,增长8.8%,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同类城市第1位,继续保持“快于全国全省、领先中部沿江”的良好势头。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抓项目、抓改革、抓落实,从而推动经济保持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转,坚定不移地向中部非省会首位城市迈进。
项目引领 做强底盘好发力
4月10日,宜昌人福药业出口药品基地在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建成投产。这是我省第一家按FDA标准建立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基地,总投资7亿元,标志着人福药业产品走向欧美高端市场。
一花不是景,万花遍地春。
宜昌市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千方百计做大做实经济发展大底盘。
5月27日,记者来到宜昌高新区,惠科电子、兰台科技、贝因美婴童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施工繁忙。
市发改委主任蒋正雄介绍,全市有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20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7亿元;1至4月,已开工项目84个,完成投资121亿元。其中,8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23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达50%。
抓项目建设用巧劲、拉满弓。宜昌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撬动民间投资,集合社会力量。年初,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黄金八条”,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条件,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向民营资本开放所有行业和领域,并制定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阶段参股等支持政策。同时,创新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机制,制定PPP模式实施办法,推出香溪长江大桥等59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示范项目,总投资额656亿元。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民营投资353亿元,增长19.4%,占该市投资总额的73.9%。
改革推进 创新转型强支撑
宜昌市博物馆3月25日收藏的一份营业执照引人关注。这是市民孟凡芹创办的枝江市金丰润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核发时间为2014年6月25日。
博物馆专家说,这是全国第一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不仅见证了宜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历程,更推动了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步伐。
这是宜昌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深化改革的成果。
体制机制创新,为宜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该市相继出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产业发展基金、工业生产调度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这些系统性的深化改革措施,已显现出强大力量。”该市经信委主任陈敏仁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38家,比上年底增加58家。产业升级带动全市外贸出口迅猛增长,一季度出口总额5.73亿美元,增长48.2%。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产业中,四大千亿产业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12.6%。
创新转型,强化内生动力。目前,该市已有12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术业已达到228家,30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畅销海内外。
落实强硬 实干担当争一流
不抓落实,再好的办法,再好的政策,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初,宜昌市委常委会把抓落实当作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抓落实,就是讲政治、讲责任、讲担当。只有真抓实干,才能争当一流。
春节上班第一天,宜昌召开专门会议,在全市部署开展“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市委决定,38名市级领导担纲38个重点企业和83个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组织市直83个部门,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专班服务、专题协调、专项督办,并纳入效能考核。
宜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出台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意见,制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7个方面的重点推进措施。目前,宜昌港、伍家岗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已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到5月底,宜昌新签约重点招商项目68个,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666个,实际到位资金471亿元,同比增长14%。(唐宜贵 蔡钧庭 易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