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公司增速下滑 医药电商等新业态向好

25.05.2016  17:29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医药行业公司整体业绩也浮出水面。截至8月30日晚间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210家医药公司中已有207家晒出成绩单,近八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上涨。分行业来看,制药类公司的业绩增速延续下滑趋势,医疗服务和医药电商的增速却有大幅增长。作为医改带来的新业态,医疗服务和医药电商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制药行业仍在探底

根据统计,制药板块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呈现出放缓态势。制药类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7%,净利润同比增长14.71%。分子行业来看,中成药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20%,生物制品公司为8.38%,化学原料药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70%,化学药制剂公司同比增长10.23%。具体而言,净利润翻番的公司共有22家,包括海翔药业、中源协和、沃华医药、太极集团、上海莱士等。从子行业和公司数据来看,虽然七成的制药类公司净利润都有所增长,但增速已大不如前。一方面是由于行业龙头上年基数规模比较庞大,但主要还是由于行业整体趋势下滑所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上半年的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创了15年新低,增速仅为8.76%。此前行业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况,仅在2000年之前出现过,当时是因为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缺失。然而2003年、2007年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都已建立,在老龄化需求不断释放的当下,增速跌破两位数的情况极为罕见。

行业增速下滑这一趋势在未来数年内或难有改观。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所的数据,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在2008年为7864亿元,到2013年增长到21543亿元,五年累计增长174%。虽然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拐点在2012年就已经出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达到26%之后逐年下滑,2013年为17.9%,2014年为12.5%。这一数据与2011年相比已经减半。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利润增速则更不乐观。医药工业利润在2008年为841亿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81亿元,五年累计增长159%,略低于收入增速。但行业的利润拐点比收入拐点的到来要早一年,2010年创下32.7%的利润增速之后,此后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润增速仅为17.6%,2014年仅有12%。

于明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往年相比,2015年药品在销售环节的三大行业规则或发生变化。一是定价规则:原发改委主导的“最高零售价”体系或被更市场化的“医保支付价”所取代。二是“二次议价”可能实施,会进一步压低药价。三是销售规则:由于医药电商可能扩展到处方药销售,医院作为原有的药品销售主流渠道的地位受到冲击,原本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的销售规则,可能发生变化。这三大规则变化将使医药企业难逃降价风险,行业增速或将继续放缓。

  医疗服务增速较快

随着民营资本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目前A股市场已有41家上市公司“从医”。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多数公司净利润有所增长。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得民营医疗服务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如鱼得水,爱尔眼科的专科连锁模式,和睦家的高端医疗服务业务,金陵药业的综合医院,各派系各显所长,皆有抢眼表现。

医疗服务板块的平均增幅在20%左右,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尚荣医疗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40%、33.94%、37.17%,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多位医药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未来行业政策环境虽不利于医药工业,但会对民营医疗机构给予诸多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的思路不会改变。

银华基金医药研究员郭思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00年以来国内年诊疗人次增长超2倍,近年来增速也一直保持在8%-10%左右。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医疗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国务院6月15日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是国家高度监管的行业,政策动向对行业投融资影响深远。

从半年报披露的毛利率指标来看,爱尔眼科这类连锁专科医院远高于恒康医疗旗下的综合医院。上市公司投资综合医院主要涉及公立医院改制,目前产权、人才机制都并未清晰,投资回报不确定,因此社会资本介入较少。根据5月份国务院《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往后要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公立医院改革中去,预计相关的落实政策会陆续出台,政策红利释放可期。

  医药电商开始发力

当前的医药行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医院、医保、药价三大领域的改革,正消灭旧业态和催生新业态。医药流通模式再造,使得医药电商的发展势如破竹。当前嘉事堂、九州通、一心堂、太安堂、上海医药、第一医药、国药股份、英特集团、康恩贝、以岭药业、海虹控股、同仁堂等上市公司纷纷在医药电商领域布局。虽然电商份额目前在这些上市公司业务中的比重还不大,但前景十分光明。

根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截至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医药流通企业合计为425家,这些公司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了50%,远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

以九州通为例,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19.9%,上半年公司线上药品交易营收额13亿元左右。九州通一方面在互联网销售领域提前布局了B2B、B2C、O2O三大平台,在流量导入方面已经先期卡位;在物流方面九州通是业内仅有的4家有全国物流布局能力的企业之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依托强大的业务规模,对上游具有强大药品议价能力。在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储备方面,九州通有5个,其中有3个B证,另外两个是C证,分别对应网上药店“好药师”和“去买药”。

九州通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提前布局B2C业务,九州通已在全国22个省和31个地级市已完成大型仓库建设,在县级有400多个配送站,主要服务药店、医疗终端。目前公司B2C业务日订单量约1万张,处方药放开后,订单量有望大幅提升。此外,旗下好药师与微信合作推出药急送,未来将所服务的10万家终端药店纳入O2O体系,打通药企、仓库、药店、消费者整条医药流通渠道。并已提前组建执业药师团队,为处方药放开销售时筹备相关人才。(记者 戴小河)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