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湖长制”三年成果考 责任精确至每米湖岸线
人数从166降为93,武汉“湖长”的责任划定更为精准。
2012年至今,武汉“湖长制”已经成功实行了三年。这三年间武汉“湖长制”经历了哪些考验?有了怎样的改变?接下来官方“湖长”和民间“湖长”如何联动护湖?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武汉市的官方“湖长”已由2013年的166名缩减年为93名,然而湖长的责任却成功精确到每一米湖岸线。不仅如此,武汉的民间“湖长”也成功与官方联手,开展了“湖泊每月清洁日”等活动,官民合作,形成了湖泊保护的良性循环。
“‘湖长制’从最初提出理念,到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责任划分,对湖泊保护来说绝对是好事。”10月30日,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处工作人员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武汉市还会深化湖泊责任管理制度,如何来履责、如何来考核、如何来奖惩,这样责任人会更明责。”
官方“湖长”精准护湖
“2012年6月武汉市首次公布了各区的湖长名单。”10月30日,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处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湖长制”即湖泊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区区长为本辖区内湖泊的“总湖长”,对辖区内湖泊保护管理负总责,每个湖泊明确一位区级领导为“湖长”。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2012年,武汉公布了中心城区40个湖泊的“湖长”,即湖泊对应区的副区长或管委会副主任。同时还对各区湖泊实行保护热线24小时值守制,值守人员对现场处理的举报投诉,必须及时严格查处,中心城区白天不超过1小时、夜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新城区白天不超过两小时、夜间不超过3小时赶赴现场。
2013年6月,武汉市水务局又公布了新城区的126个湖泊官方“湖长”名单。至此,武汉市166个湖泊保护实现了“包产到户”。不少湖泊的“湖长”由副区长担任,个别湖长身兼重任,一人管6到8个湖泊。换句话说,湖泊保护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每个辖区的区长为该辖区的总“湖长”。对面积较大、岸线较长的湖泊,由街道、乡镇负责人担任“湖长”。一旦湖泊出现问题,首先追究“湖长”的责任。
2014年6月,武汉市水务局再次公示了166个湖泊新的“湖长”名单,并对“湖长制”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保留武汉市各区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内湖泊的总湖长,增加区政府分管副职为本辖区内湖泊保护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人,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水务局局长为总“湖长”的协调人,区水务局分管副局长为联络人,落实沿湖周边街(乡)的主任(乡长)为湖泊的“湖长”。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可以保证湖泊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2015年,武汉市首次将全市166个湖泊的湖岸线分段细化,对湖岸线的管理精确分割到每一米,将166个湖以行政区域管辖的现状为基础,结合湖泊蓝线,划定了93位“官方湖长”湖泊岸线的管理责任范围,参会的每位“官方湖长”,都拿到一张属于自己的湖泊管理范围图,“官方湖长”对自己的责任范围一目了然。
上述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湖长制”从最初提出理念,到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责任划分,对湖泊保护来说绝对是好事,今后还会深化,如何来履责、如何来考核、如何来奖惩,这样责任人会更明责。
民间“湖长”紧盯40个湖泊
相对于官方“湖长”有着明确的职责、管理划分,武汉市活跃着的民间“湖长”则没有这么细致的工作划分。
发起“爱我百湖”活动的武汉环保大使柯志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湖长”更接地气,虽然没有工资,但民间“湖长”有着对湖泊的感情和热爱,他们就像一双双时刻紧盯着湖泊的眼睛。正是这一双双眼睛,在过去的几年里,成功制止了塔子湖、龙阳湖、沙湖等湖泊出现的违规行为。
柯志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2010年6月28日,“爱我百湖”湖泊保护志愿者公益行动迈出第一步,在全武汉市招募志愿者开展护湖行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40个湖泊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有了民间‘湖长’”。
“南湖的叶明老师总是会去湖边溜达、汤逊湖的冯大宏老师是江夏区民间环保公益的领头人、塔子湖的何红英老师每次参加活动都很积极热情……”柯志强介绍,每一个民间“湖长”都有数不清的爱湖故事,每一个湖都有自己的QQ群,“湖长”们会不定期地发起巡湖等活动。
“我们能做的最基本的事,就是经常去看看。”柯志强说,民间“湖长”的选择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要么是住在湖泊附近的人,要么是对某一个湖泊有着特定情结的人,只有这样的志愿者才会打心眼儿里爱湖,乐意为保护湖泊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经常在湖边转悠,才能发现湖泊有没有“出问题”。
对于中心城区以外的湖泊,柯志强表示,志愿者组织毕竟缺乏经费,目前正在考虑招募湖泊观察员,希望新加入的志愿者,最好是住在这些湖泊周边的人。
民间“湖长”、观察员,会不定期的组织巡湖活动,到了年底也会请武汉市湖泊局一起组织培训、案例分享。“‘湖长’严格来说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当的。”柯志强表示,湖岸线有没有变化、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用得上、湖边的排污口有没有排污,还是要有保护湖泊经验的人才看得出来。
两股力量合力护湖
今年的9月27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也是汉口塔子湖的“湖泊每月清洁日”。当天在一个半小时里,约30名志愿者分为4组,从塔子湖半岛出发,分头行动,共同捡拾湖边垃圾,总共清理出69.4斤垃圾。塔子湖民间“湖长”何红英说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六次活动了。
长江商报记者从武汉市江岸区水务局获悉,今年该局与“绿色江城”环保组织合作,提出了“湖泊每月清洁日”这个活动提案,并从4月份开始坚持每个月在塔子湖开展一次志愿清洁活动。
“活动的受欢迎程度让我们感到惊讶。”江岸区水务局副局长王湘文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每次微信上的报名公告一发出去,顷刻间就会被“秒杀”。报名参与的人当中有企事业单位、外企员工、中小学校、社区居民……
“这也让我们管理部门意识到,市民其实也希望广泛参与到保护湖泊中来,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不是只喊喊口号、表达一下意愿,只是缺乏平台。”王湘文表示,通过搭建这个“湖泊每月清洁日”这样一个平台,塔子湖周边甚至其他更远地方热爱湖泊的市民都能来亲近湖泊、保护湖泊。
“志愿者的午餐、湖面清理垃圾的船只都是由江岸区水务局提供的。”作为民间“湖长”的牵头人,柯志强对塔子湖的成功案例感到非常欣喜。
柯志强表示,志愿者们虽然满腔热忱,但是毕竟还是缺乏资金、相应的工具,尤其是像船只这一类的工具,也不可能自备,官方平台的积极参与让志愿者们的活动有了依托。他认为“湖泊每月清洁日”每个月只有一天,但带动作用不小,没法参与进来的周边居民,在平时也会去湖边转转,发现垃圾也会自动清理,形成了湖泊保护的良性循环。另一大好处是,每次活动区水务局也会参与,民间“湖长”发现了问题也能及时告知,形成了有效的沟通。
“希望明年能让更多的湖泊形成这种良性循环,让官方‘湖长’、民间‘湖长’能够经常见面沟通。”柯志强说,民间“湖长”是时刻关注湖泊的眼睛,官方“湖长”是手握保护湖泊的利器,两股力量形成合力,对保护湖泊更有利。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