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陶醉于机器人讨巧你了

24.09.2016  12:04

  易国祥

  最近媒体披露,英国标准协会颁布《机器人和机器系统的伦理设计和应用指南》,规定机器人道德标准是不许伤害、欺骗和使人成瘾。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机器人设计研究者和制造商,指导他们如何对一个机器人做出道德风险评估。

  央视家庭幽默大赛呈现过一款机器人与嘉宾互动的情境,精灵古怪的机器人女孩“见人说人话”,现场找个“男朋友”,却嗔怪响应的“男朋友”没点儿矜持,细腻的情感反应,让兴奋的观众十分诧异。还有一个节目,是机器人家政赶跑了入室的窃贼。虽然都是正面表现机器人有利于人类的行为,但这无一不是它们的设计者给设定的。

  阿尔法狗完胜李世石的背后是人。如今走到前台的机器人设计者坚守伦理道德,不等于未来的设计制造者都是道德卫士。与人类对科技形成共识相对容易不同,对伦理道德的认识反而日趋复杂。心智不成熟父母的非优化生育,在机器人领域将不是杞人忧天。

  人类发明的非智能核武器,眼下都有管不住的危险,多少政治家为它焦头烂额。超级智能机器人势必就要超过人类智能,加之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如果人类还不抓紧净化和规范自己,就无法共同面对机器人,机器人“学坏”将不再是偶然事件。

  人类进化到生物界的顶端,有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三次对自然界的过分掠夺,也损害了人类自己。现代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貌似对自然界物种的一种偿还。其中对于机器人的风险防控,应该是偿还中的一种理性,容不得放纵。

  早在70多年前就有的阿西莫夫三定律,当时以保护人类为主的科幻理念日益成为了现实,现在的英国标准,是对机器人发展的前伸思考,预测与现实已经零距离。讨巧与取巧,保护与自毁,男女交往与异性骚扰,今天欣赏的喜剧,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悲剧。

  其实,中华文明早有对历史对人类负责的基因。孔子时代,有识之士拒用汲水的桔槔,担心机械变“机心”而坠落;诸葛亮懂得利用机械原理制造木牛和流马这种全自动化运输工具,因忧虑给人类带来大灾难,于是把这种技术毁掉。以牺牲科技为代价固不可取,但它却是中国科技服从人类意志的滥觞。如今,机器人研发从一开始就设置伦理边界,中国人更应该有一种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