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湖北 高新企业中部第一
27.12.2015 15:16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创新,成为湖北驱动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荆楚腾飞!
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
孵化器每年新增创业企业近3000家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以促进自主创新为重点的政策,大大改善了全省科技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
截至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总数达到2700家,位列中部第一。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前,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落后于安徽、湖南,在中部名列第三,“这两年实现了翻番,新培育的高新企业总量迅速提高,与我省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分不开。”
2014年,我省一年新增6家国家级孵化器,创历史最好成绩。同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同意将我省光谷创业咖啡等14家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全省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增至46家,数量位居中部第一。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器累计超过300家,孵化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均位居中部第一。这些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达到16000多家,每年新增创业企业近3000家。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法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已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已于2015年9月21日通过省人大一审,重点内容包括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方面,从法制层面统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多项科技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不断推进,在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共计建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级对外科技合作平台等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66家;累计获国家科技奖136项,企业和省属高校的获奖比例大幅提高;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20万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超过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超过 1.6万件,年均增幅达到24.3%;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1372亿元,年均增幅超过60%;在鄂两院院士达到71人,居中部第一。
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创新成果更多惠及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高新技术领域部署的一批重大项目收到重要成效,一批关键技术和成果的研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世界首台71英寸LED电视、全国首台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全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全国首款三网融合终端产品等一系列新的突破诞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和产业垄断。在农业领域,双低油菜、淡水水产品等品种的技术力量、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湖北省获批成为全国7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之一;在民生领域,组织突破了中药现代化、新药创制、疾病防治、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等一批关键技术,共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家;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9个,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已达7个
“中国光谷”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到7个,位列中部第一。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紧随随州、仙桃之后,咸宁、黄冈、黄石大冶等省级高新区也在全力向国家级高新区发起冲刺。目前,除了7个国家级高新区外,我省还有18个省级高新区,构成了湖北沿长江、汉江串珠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
高新区是我省科技成果和专利的主要集中地,汇聚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50%以上的企业授权专利、50%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90%以上的国家“千人计划”团队。
高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和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在东湖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下,全省高新区逆势发展,连续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增长势头,发挥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今年1-6月,全省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979.36亿元,同比增长12.8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28.4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80.67%。其中,东湖高新区实现企业总收入 4447亿元,同比增长19.35%。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27.12.2015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