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看亮点:湖北内陆自贸区怎么建

23.12.2015  10:50

学习上海自贸区,激发创新创业潜力。图为“梦想集装箱”为创业者提供的办公场所。 (记者张朋 摄)

图为:22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市民办理业务。(记者张朋 摄)

湖北日报讯 编者按

昨日,省政府举行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推广成熟模式。

3个试点区域和6个部门,共推出第三批共约60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

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朝着“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的奋斗目标,湖北奋勇前行。

记者张茜 吴文娟

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清单管理

有人说,简政放权无异于自我颠覆、自我革命。

“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加简政放权的合力和含金量,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纵览第三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与会代表认为,简政放权一以贯之。

“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再取消下放一批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审批事项。”省编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市县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并公布。

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让利于创业者,是初衷也是目标。立足实际,东湖高新区将探索投资准入后的管理流程优化以及审批、纳税环节优化,建立行政审批大数据平台,连通政府各部门,推进全透明并联审批。

襄阳、宜昌两地表示,将建立“宽进”与“严管”并重并举的新机制。以“四个大幅度”对审批“宽进”进行再优化。即: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层级、减少申请材料、取消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

在全力推行“三证合一”的基础上,省工商局将进一步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通过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等级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类别,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好监管职责。

先行先试打造创新者乐园

明年是先行先试的攻坚之年,也是湖北自贸区申报的关键之年。创新,无疑是湖北发展的驱动力所在。

东湖高新区从来都是创新者的乐园。东湖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形成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高新区明确提出七条科技创新事项: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共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备案制,破除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环;推进武汉“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建设等等。

创新不止于此。“运用‘互联网+税务’和‘以用户为中心’思维,以打造税务营商环境为保障,依托湖北税务信息治税平台,加速业务技术新融合,打造便捷办税新品牌,建设电子税务新生态。”省国税、地税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八成纳税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纳税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金融特区吸引600亿创新型融资

先行先试,离不开金融支持。

第三批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事项中,金融改革创新成为各地关注焦点。

“加大金融体系创新,支持科技金融机构开展新型金融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支持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科技银行……”东湖高新区高举科技金融大旗,以金融改革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金融改革创新,激活了科技生产力。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增创新型贷款120亿元;信用贷款、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融资累计超过600亿元,惠及企业超过2500家。“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建设科技金融特区。”该负责人说。

襄阳市则提出,构建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进区设点,专项基金重点向自贸区倾斜,同时还大力简化外汇管理手续。对实体经济,可设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自贸区和境外的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在金融层面,实行区内和境内的资金流动有限渗透,严格管控。

宜昌则密集出台政策,金融改革创新“10条意见”从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搭建对接合作平台、健全担保帮扶体系、鼓励创新金融模式等十个方面入手,为促进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年底建成

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敞开双臂拥抱世界。

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接轨国际通行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通过此项改革,传统的“串联式”口岸通关流程变为一次性、同步化的“并联式”流程,可最大限度地简化企业的多头申报,促进贸易便利,提升通关效率。

借鉴已获批的四个自贸区的经验,省商务厅决定,2016年在武汉东湖综保区、武汉新港、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宜昌水运口岸和襄阳铁路口岸、襄阳陆地港,率先试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人员的“联合查验、一次放行”。

“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确保到2017年底前,在全省口岸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省商务厅负责人说。

“互联网+外贸”,则让跨境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省政府决定,在东湖综保区搭建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在东湖高新区、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努力下,综合平台将于今年底建成。

2016年,以此平台为基础,我省跨境电商将快速发展。东湖综保区申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大力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落户,全省重点企业也可利用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从而促进全省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老百姓也能在家门口买到更多更便宜的进口商品。

学习上海自贸区的六十条“干货”

  探索进行时

  湖北内陆自贸区方案上报国务院

湖北日报讯 积极申报并建设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省商务厅介绍,今年9月,由该厅牵头,武汉、襄阳、宜昌三市政府参加,组成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编制工作专班,在原武汉市编制的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内陆特色和湖北实际,形成《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送审稿)》,于9月21日上报省政府。

据悉,10月20日该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记者吴文娟)

  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274项

湖北日报讯 不断增加简政放权的合力和含金量,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获得感”。

省编办介绍,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先后2批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80项,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274项。

据了解,省直部门纷纷“瘦身”,省发改委将大部分核准权限下放到市县,省级核准事项比去年减少近16%;省财政厅、物价局等部门取消或暂停1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放开了24项经营服务性价格,免征33项小微企业收费,并公布了3个涉企收费清单;省工商局积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全省只保留34项工商前置审批事项;省人社厅扎实推进职业资格清理,全省共清理取消各类职业资格626项。(记者吴文娟)

  内陆地区率先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

湖北日报讯 武汉海关介绍,为加强口岸单位协同合作,优化查验通关流程,武汉海关携手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进出口商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湖北是内陆地区最早实行关检合作“三个一”的省份。通过简化申报流程,减少企业重复录入数据,避免货物多次查验、反复装卸调箱,提高查验效率。

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启动以来,目前武汉海关所有业务现场均已开通该通关模式,适用的大型报关企业16家,其报关单量占关区总量的70%以上。(记者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