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 县域就诊率达90%
宜昌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引入第三方落地服务,实现市、县、乡医疗资源、信息服务互联互通,使县域内就诊率达90%。
4日,分级诊疗的“宜昌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互联网+”,再造分级诊疗新流程
1月17日,当阳市淯溪镇居民卢志楷因偏瘫昏迷被紧急送往镇卫生院,初诊为脑血管意外。因无法确定是脑血管出血还是梗血,镇卫生院内科主任张黎峰决定,将病人转到当阳市人民医院。
张黎峰登录“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转往科室等信息,传至当阳市人民医院、新农合部门同步审核。
不到10分钟,卢志楷的女儿卢桂花就收到了新农合同意转诊以及当阳市人民医院检查治疗相关安排的短信。
张黎峰说,以前转诊,要跑主诊科室、医院新农合科、市新农合办、医院院长四处,盖四个章,至少花一个小时。现在医生点点鼠标,几分钟就能搞定。
省卫计委副主任张晋认为,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是阻挠分级诊疗的主要障碍。
破除障碍,宜昌借助“互联网+”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对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互通。通过开辟预约挂号、转诊导诊、电子签约等多项服务,将转诊协作平台与新农合管理平台对接,同步进行患者转诊与新农合报销移转。
目前,宜昌774家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进入该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当阳卫计委副主任熊贵斌比喻:“以前,我们是在土路上开拖拉机,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是在高速路上开奔驰。”
第三方服务与价格杠杆协调发力
卢桂花不识字,听说父亲要转到大医院,就觉晕头转向。8年前,父亲犯重病,她陪父亲到当阳市人民医院,“进去不知道东南西北,该做什么、该找谁,完全抓瞎。”
这一次不同,在前往当阳市人民医院的路上,卢桂花就接到医院电话。来到医院,一位年轻女士热心利落地为他们办好手续,并协助将病人送到病房。(唐宜贵、吴擒虎、陈蓓蕾、张勇、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