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让购房权可获万元报酬? 记者连日调查揭真相

19.01.2016  14:18

近日,武汉市民刘小姐致电本报称,其母亲到汉阳一家公司报名,说是出让购房权,可获得1万元报酬。而且报名后,再拉一个人还可获2000元回扣。“看到有利可图,她身边一些朋友也去报了名。”刘小姐称,仅提供相关身份信息,就可获得如此可观的报酬,难免不让人心存怀疑,她请求本报记者进行调查。

真有这等“好事”?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多次探访。

母亲出让购房权女儿反对 13日,在汉口上班的刘小姐反映,她的妈妈家住武昌武泰闸,在朋友的介绍下,前不久到汉阳的一家公司报了名,说是出让购房权,可获得1万元的报酬。再拉一个人来,还可拿2000元的提成。

刘小姐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从母亲手中拍到的“合作购房流程”单。上面显示公司为武汉尚和置业集团;投资方为一家基金投资公司。事由为寻找购房权资格。并注明“内部消息,不对外宣传”。

该流程单上注明参加条件为:18至60周岁以内身体健康;夫妻双方名下在武汉市不超过2套房子;两年内不在武汉买房子;没有银行黑名单;没有享受政府补贴、低保户、困难户、还建房、经济适用房待遇;没有经济案底和犯罪记录。

需要参加者提供: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白底2寸半身照片以及建行卡号(统一发放收益)。

流程上注明:每人名下,公司全款买房两套,给予1万元,打入建行卡,1月20日到30日,发放30%的收益;2016年4至6月,办理代购房协议及产权转让协议,手续办理完3天内,发放剩余70%收益。“哪有这好的事?”刘小姐担心母亲受骗,请求记者调查:“就算有这好的事,那也是在帮人作假,我们已劝母亲不要再去那个公司了!”

拉一个人可获2000元回扣 刘小姐不知道母亲报名的具体地点,只是听说在龙阳大道地铁3号线龙阳村D出口的一栋大楼内。

14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龙阳村D出口,发现旁边是人信汇写字楼。

记者拨通刘母电话,她称在打麻将,没有时间带记者去。“挣钱也要确保自身安全呀,万一以后有麻烦怎么办,调查清楚也是为了你们好……”在记者的劝说下,刘母才告知,公司在6号楼14层。

这是一栋新写字楼。很多房间的门都关着。正当记者四处寻找时,突然1422房间的门打开了,出来了一对男女。打听得知,这对夫妻正是来出让购房权的。“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李女士说,第一次是朋友带来的,当时报了名,现场照了相;第二次带老公过来考察;这次是办了建行卡,专门过来登记卡号的。

李女士说,她们是外地人,在武汉打工,租住在武昌。两年内没有在武汉买房子的打算,听说有1万元的报酬,就来报名了。“不担心个人信息泄漏了有风险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小姐认为,只是登记姓名、电话、银行卡号和照片,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过李女士的老公还是心存疑虑:“别个利用漏洞炒房我们管不着,即使我们不来报名,别人也会来。但前提是要保证自己不犯法。”

此前,刘女士的母亲也告诉记者,元旦节后,她在朋友的带领下报了名,前几天自己又带一个朋友报了名。“拉一个人,可获得2000元的回扣,如果拉到200人以上,回扣就是2500元/人。”

涉事主管声称为了炒房 随后,记者敲门进入1422房,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面摆有几张简易的办公桌。旁边配有一张接待用的玻璃圆桌,几把椅子。三四名工作人员,有的在电脑上操作,有的在玩手机游戏,并没有人主动接待。

环顾四周,只见进门右边的墙壁上,贴有“严禁拍照摄像”以及“非内部工作人员禁止上二楼”的醒目提示。

在楼梯旁的墙壁上,则张贴了合作购房、项目合作人员须知、声明、登记表以及推荐人制度等6张资料,证实了上述报名者讲述的内容。

不过,记者注意到,墙上的这份合作购房说明,没有上述公司和投资方的名字。其他所有资料上,也均无公司名称。

记者询问后,一名自称是主管的陶经理介绍,那是推荐人为了方便介绍,自己打印的合作购房流程,公司和投资方都没错。毕竟公司是在打“擦边球”,没有公开对外宣传……

记者表示疑虑,在网上并没有查找到武汉尚和置业集团的相关信息,这里也没有悬挂公司的任何证照。陶经理又称,他们是为了做这个项目才成立的这个公司,网上暂时查不到。“说白了,我们就是炒房,哪能大张旗鼓。”陶经理称:“公司做房产投资,会选择大量购进三环线以内地铁沿线有升值潜力的房源,虽说是炒房,但救了楼市,开发商喜欢,也为政府分了忧……”“既然如此,参与者的资料都提交齐全了,为何现在不签订协议支付部分报酬,万一你们只是想收集个人身份信息,末了跑路了呢?”对于这些疑问,陶经理称,给参与者照相,只是为了制作胸牌证,届时购房时方便辨认管理;项目启动,参与人数需要达到一定的量,从去年11月份开始,至今已有数万人报名,已经完成70%的任务量,剩下30%的任务量,争取春节前完成,“为了体现诚意,公司年前就会向银行卡里打钱……”

律师提醒借名炒房暗藏多重风险 记者向相关部门反映了借名炒房的现象,连日来,汉阳公安、工商、房管部门纷纷前往现场调查了解。房管部门介绍,借名炒房目前并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因其动机和目的不纯,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可能造成影响。此外,对于被借名人和投资人而言,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工商部门密切关注 15日上午,记者随汉阳区工商分局以及十里工商所有执法人员,前来人信汇6号楼1422房了解情况。

报名点负责人丁先生介绍,他们是准备注册成立“武汉尚和置业集团公司”,但考虑到以公司的名义购房,所交纳的税费,要比通过个人购买高得多,因此暂未注册。

丁先生称,目前只是以私人模式运作,他们有10多个合作人,项目自去年底开始以来,已有300多人前来报名,“没有数万人那么多。”

如果以中介公司的模式运作,那就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以便规范经营行为。目前是以私人合作的名义运作,可以不办理相关证照。

丁先生介绍,14日晚,辖区民警接到反映,也曾上门了解情况,得知他们并未收取合作者任何费用,随后离开。

汉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保持关注,一旦发现有违规经营的行为,将坚决制止。

借名炒房是为规避税费

因此事涉及到房产方面的法律法规,15日下午,汉阳区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也前来报名点详细调查了解。

丁先生称,他们借名购房,实际上就是为了少交税费,因为届时购买的房屋数量有一定的规模,所以可以节约一大笔税费。加上他们会选择三环以内,地铁沿线等有升值空间的楼盘,因此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

责编: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