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政务窗口通办全区事务;建立物业准入退出机制;社区服务大厅减少窗口和坐班人员……12日,荆楚网记者从武昌区社区工作大会上获悉,今后,武昌社区服务柜台近10名工作人员一同坐班的情形或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举措。 据悉,2014年初,武昌区被命名为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仅有两家),同年底,民政部命名武昌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5年伊始,武昌区以“凝聚群众、巩固基础”为总体目标,拿出顶层设计(意见),形成“1+12”(1个意见和12个配套文件)的整体改革框架,明确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路线图。 武昌区当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实现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积极推进多元共治,实现由政府单一管治向政社合作、政企合作、政民合作转变,形成共同参与的格局。 上收社区行政审批事项 由各街道通办全区事务 根据《意见》,武昌区将上收社区行政审批事项,为社区减负,避免社区行政化倾向。整合街道、社区办事窗口,每个街道设立1至3个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形成一个一站式办事“综合体”,实现“一窗多能、全科服务、全区通办”。全科服务——类似医院的全科医生,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会多种技能;全区通办——类似于跨行取钱的“银联卡”,即在全区任何一个街道的办事窗口都能办成事。 街道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 重在统筹区域发展 《意见》指出,街道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将转变职能,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专注于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推动综合执法队伍力量下沉,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拥有人事考核权,职能部门不再直接考核街道。 每年发布物业服务“红黑榜” 建立准入退出机制 此外,武昌区还将健全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星级评价体系和准入退出机制,评选“十佳物业”,完善物业公司信用档案,每年发布武昌区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打造物业服务品牌企业,鼓励发展综合性物业服务。 社区服务大厅将减少窗口和坐班人员 侧重咨询向导 根据《意见》相关条款,武昌区下辖社区服务大厅将减少窗口和坐班人员,工作转向政策咨询、服务向导、了解民情、反映诉求和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居民自我服务,面向特殊人群开展上门和代办服务。 该区将建立一支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领头雁计划”,选好社区书记。建立“大学毕业生—社区公共服务干事—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书记—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成长链条。每年安排5-8个名额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选聘事业单位、街道工作人员。推进社区工作者来源本地化,社区换届时“两委”成员50%应来自本社区。 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 升级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另据了解,2015年起,武昌区将连续3年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改造升级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使80%的服务中心达到1000平米以上,降低硬件配置和环境氛围的“行政化”色彩,打造温馨实用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据介绍,春节后,武昌区将按照时间节点迅速展开相应工作。3月份,厘清街道职能,界定街道部门权责边界。第二季度,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文件,基本完成社区调整,完成网格划分,建立街道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深化街道大部制改革。第三季度,完成社区各类人员整合,做好社区换届,初步建成三级网格化指挥系统。第四季度,形成社区治理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