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奇莱案调查结果公布谁是社会公正的守护人
昨天,凯奇莱案调查的结果公布了。这一硬核结论的落地,在回应人民群众对案件真相深度期盼的同时,也给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注入了一支镇静剂。让原本各执己见的大V、公知、媒体、涉案当事人,以及被舆论带节奏的吃瓜群众,都对这起众说纷纭的网红案件,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对我们在法治文明进程中的努力和坚守有了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利欲熏心,总有人粉墨登场。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起纠纷的产生,都有特定语境和背景。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有利益的分歧和冲突。如果说,凯奇莱案的审判是因为主要证据的变化历时十余年的话,属于情有可原。那么,与案件审理与影随行的、一系列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异常干扰,则是这起案件久拖不决、备受关注真正原因。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个别领导违规干预司法、个别法官非法泄露审判秘密、制造审判卷宗丢失闹剧、违规拍摄卷宗的材料,个别人为达个人目的假以媒体施压等等。官员、商人、媒体、大V、个别法官,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一曲唱罢一曲上,目无国法,肆意妄为。以图通过对正常审判的非法干扰,而达到个人的非法目的。
所谓“法律千万条,公正第一条;做事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但违法,也与老百姓对于社会公正的衡量标准相违背。其结果只能是楼塌人去,事与愿违。
坚守底线,总有人负重前行。世间事物总是正反并存。有人制造压力,就得有人承受压力;有人遭遇纠纷,就得有人定纷止争。
裁判纠纷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裁判者既需要入乎个案之中明察秋毫,还需要出乎个案之外通观全局。
已故的邹碧华法官曾说过:一名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法官,就能够让带着满脑子的浆糊来到他的法庭的当事人,带着清晰的答案离开。千亿矿案本身并不复杂,一些人不肯善罢甘休的原因,除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作祟之外,还有法治素养的欠缺。
事实上,案件审判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法官裁判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裁判结果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即便是世界级的法学专家,如果不阅卷、不调查研究、不参与庭审,也无法做出公正的裁判。所以,网络可以成为全民普法的大课堂,但决不会成为个别大V的一言堂。正因为如此,凯奇莱案的审判虽然面对层层压力,但我们守住了法治的底线,守住了公平与正义。
革除诟病,总有人不负江山不负卿。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力推进司法公开,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负责,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
备受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依法改判的张文中案、朱振彪见义勇为案等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案件,逐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正当防卫”“程序公正”“证据裁判”这些法学生口中的法治规则,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步被老百姓所熟知。凯奇莱案中的“副卷”也已不再是什么司法神秘的代名词。
随着凯奇莱案的调查结束,这起白热化的争论必将告一段落。但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脚步不会停歇,人类对于公平正义的期盼不会停止。让更多有良知的人进入法官队伍的改革初衷没有变。沐浴己亥年的春风,迈步在新时代的路上,我们仍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担责任,坚持用法官的良知和司法智慧,寻找内心确信,践行司法为民,不负江山不负卿。
因为,我们是社会公正的守护人。
责任编辑:柯学文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