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报道:最美沼气工 袁亮

11.07.2014  10:04

  10年间,他跳下过1500多口沼气池,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奋搅拌欢乐,用智慧点亮农家。他就是——
  最美沼气工 袁亮
  

 

        ▲“有故障,找袁亮。”在龙凤镇山村中,袁亮已成为村民们不可或缺的亲人。

        ▲7月3日,袁亮在龙凤镇向家村农户的沼气池里清除沼渣。

        袁亮就生态▲能源建

        设向干部们建言献策。

        袁亮在合伙创▲办的恩

        施市源亮农村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里向村民介绍新型沼气饭锅。

        ▲袁亮当选“最美龙凤人”,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全力支持他的沼气事业。

        为了乡亲们▲灶台上

        那一束蓝色火焰,袁亮每天都奔波在山村间,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讲解沼气常识。

        ▲沼液虽臭,却是庄稼的上等肥料。每当看到沼液浇灌绿油油的农作物,袁亮就迎来最开心的时刻。

  本报记者 叶晓宁 摄影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通讯员江绣屏文
  
  “情愿一人苦,方便千万家,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福”——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沼气工袁亮多年以来的信念。他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身边的时传祥”、“大山里最美沼气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奋搅拌欢乐,用智慧点亮农家。
  
  7月3日,龙凤镇天气湿热,袁亮像往常一样,开着自购改装的罐车,应约来到向家村李绍安家沼气池旁。
  
  在清理沼渣间隙,袁亮介绍说,沼气池需要不断投入牲畜的粪便才能发酵产生沼气,所以需要经常清理,每次都要下池用手脚去疏通。据了解,袁亮每年超过一半时间都工作在掏粪工作一线。2005年至今,他至少下过1500多口沼气池,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龙凤镇是国家级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发展沼气新能源对龙凤镇实施“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喂3~4头猪,建沼气池后,烧水、做饭基本不用其它能源,沼液沼渣还是庄稼的好肥料。”当地干部介绍,一口沼气池,年产沼气380~450立方米,相当于少烧一亩森林的柴火,龙凤镇有家用沼气池1万多口,用好了,就等于增加了1万多亩森林面积;2009年以来,袁亮和同事先后为1500户农民运送沼液沼渣1.8万吨,等于节省化肥1.1万吨,节约生产成本350万元。
  
  袁亮是当地板桥乡人,1999年恩施州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乡镇农技站,与沼气工作结下不解之缘。2005年,袁亮率先在龙凤镇试行“包建设、包管理、包服务”的“三包责任制”。他和另外3名同事担负起全镇沼气工作之后,要管理18个村的近万口沼气池,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有故障,找袁亮。”现在,龙凤镇山村沼气用户家里,都有袁亮和他的团队同事的电话。群众笑着说,袁亮他们的手机号,现在成了龙凤镇的“沼气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