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农村新机制教师用青春浇灌大山里的花朵

02.09.2015  17:25
农村新机制教师施康正在给石灰窑小学六(2)班学生上开学第一课 施康在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跟随张娟一起快乐学习 张娟正在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学习数字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日电 (曹思敏)只要你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好朋友就会向你走来。9月1日,笔者走进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六(2)班教室,2015年新招聘来的农村新机制教师施康正在为学生上新学期的第一课《山中访友》。

  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新机制是湖北省为了破解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难题,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自2012年3月实施农村新机制教师招录工作以来,不少大学生、资教教师、特岗教师陆续加入到了新机制教师的队伍中,仅恩施市就先后补充了589名农村新机制教师。

  2012年—2014年间,红土乡共补充农村新机制教师67名,截至目前,共有35名农村新机制教师坚守在红土乡教育一线,另外32名先后转岗或流失,在岗率只有52%。

  红土乡现有在校学生2452人,在职教职工227人,平均年龄44岁。该乡历来由于离城远、海拔高、冬季长等原因,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该乡中心学校校长秦达栋告诉笔者:年轻新机制教师的到岗,为长期‘缺血’的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红土乡教育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的突出矛盾,有力促进了红土乡教育的发展。”

  2015年,该乡新引进农村新机制教师28人,目前,28名农村新机制教师全部到岗,施康、张娟等几名教师通过选岗,来到了位于石灰窑村的石灰窑小学。

  选岗到石灰窑小学的施康与张娟,都出生于1990以后。施康是湖北咸宁人,此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以外的高寒小镇支援山村教育,他说这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最初的一个心愿。施康意气风发的告诉笔者:“曾经自己心想,如若未来站上三尺讲台,一定要去最艰苦的地方,那里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更能磨练人的心智,将自己的青春根植进知识的土壤,浇灌山乡人民的下一代,这样才算不虚度光阴。

  生于1993年的土家族女孩张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返乡大学生,生于此、长于此的她深知窑乡人民的不易。对于她的家乡石灰窑,自古就有“高不过泰山庙,冷不过石灰窑”的民间谚语之说。她告诉笔者:“家乡的繁荣,乡邻的富裕需要那些走出山门的孩子的帮助,需要他们带着知识、技能、资金返乡投入到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很多窑乡人,都把希望寄予到下一代,他们说 ‘再穷不能穷教育’,看着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做为石灰窑的女儿,我更应该以己之力助力家乡教育发展。

  未来,也许会有一部分新机制教师离开这片大山,但笔者坚信,会有更多的新机制教师来到这里,默默无闻地用青春浇灌着这片大山里的花朵。(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