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报道:2014为湖北“三农”点个赞!
农村新报讯
荆楚粮仓,喜迎“十一连增”
“全国种粮大户”徐家祥,是武汉市江夏区安山街茅岭村5组农民。
“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2014年,他流转的1045亩土地收成喜人:实现粮食总产100万斤,莲藕170万斤,套养、轮养鲜鱼3万斤,总产值300万元。
自己致了富,他还带动周边青春村、茅岭村、田铺村500户农民调整种植优质水稻面积3000亩,种植优质莲藕1500亩,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达516.83亿斤,比上年增长3.31%,增产幅度居全国第五,总产增量居全国第四,喜迎“十一连增”。
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表现为夏粮稳、双季稻增、中稻单产高、秋杂粮种植面积增的格局,我省大幅调减棉花种植面积,改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并扩大小麦、马铃薯种植,战胜了多种灾害,夺得丰收。
更多扶持,我们共同的心愿
今年,徐家祥计划新建一个稻米加工厂,再申报商标,实现从生产到市场全程衔接。
“加工厂已经选好地点,资金筹措也有了一些眉目。要是有项目资金扶持就更好了!”徐家祥充满期盼。
他说,国家应该提高粮食大户的补贴,这样种粮才有积极性。与其他经济作物比较,种水稻效益基本“垫底”,加上大户大多是流转来的土地,有些政策性补贴直接补偿到土地承包农户手中,大户很难享受,导致种植效益上不去。
“给予更多政策扶持是种粮大户的共同心愿。”
改革开啃“硬骨头”
作为第一批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贴的“受益者”,李毓明与襄阳市天顺隆达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们欣喜不已。
去年5月,他用设施农业用地的土地证质押,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获得了农商行与邮储银行共600万元贷款。拿到贷款后,合作社物流配送队伍迅速壮大,共新增25家分店,冷藏车5台,冷藏保鲜库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是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向改革要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省委、省政府在仙桃、襄州等10个县市区启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体系,将新型农村社区与工业园区建设、农民就业、土地集约利用结合起来,盘活了土地资源,解放农民,破解城镇化筹资、用地难题。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搭建,激活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18个市、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中心)已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9572宗,交易金额128.4亿元,流转农村土地129.83万亩,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6.28亿元。
这一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均实现零的突破。推行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农科教体制改革、森林资源流转条例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改革吹拂田野,如火如荼。
期盼改革更快些
改革纵深推进,无疑将释放更多红利。
通山县杨芳林乡党委书记张燕信心满满地说:“今天的农村已经不同于往日,我期盼改革更快一些。农村改革直面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我坚信,‘三农’发展将迎来崭新机遇。 ”
155.8万农户喜领土地“红本本”
去年10月21日,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1组村民雷保丰成为全省首位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民。当天,全村305户村民领到了“红本本”。
“有了这个证,各家各户地块大小确定,地界清楚,以后再也不担心流转扯皮了。”雷保丰兴奋地说。
2014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面铺开,或确地、或确股,覆盖3733个村155.8万农户,涉及耕地面积1491万亩。14个试点县市的部分农民拿到崭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通过土地确权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属管理平台,有利于为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惠农补贴和征地补偿提供依据。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将在全省铺开。
有了它,心里才踏实!
武汉市汉南区作为全省14个整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试点区之一,上月17日,全区16个试点村已率先全面完成确权工作。
邓南街鞋尖村村民姚显敖一家四口领到14.88亩土地确权证,喜笑颜开。土地确权证上,清清楚楚标明了他家地块的准确位置、面积的大小。
“有了它,我们心里更放心、更踏实了!我家种田劳力不足,打算将家中6.5亩田地流转出去。”
“三农”干部蛮拼的
“多亏了‘三万’工作队!让我种田真轻松。”12日,松滋市南海镇牛食坡村农民杨兴元闲来无事,转悠到了村里的“三农”网络直销超市,看看今年有哪些优质农资供他挑选。往年,杨兴元早早就得囤足种子、化肥,为春播作准备,而如今,村里“三农”网络直销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资产品,需要购买哪一个品种就在查询机上一搜,绝对买得物美又价廉。
去年松滋市驻村“三万”工作组联系荆楚种业、祥云等大型农资公司,把直销超市开进村头,让农民省钱又省力。此前,该市有上百个“三万”工作队活跃在田间地头。
2014年新年伊始,全省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湖北省开展的三万活动无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8000多个“三万”工作组、11万个工作队员背上行囊,走进全省每一个村落,开始新一轮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
近四个月里,各级“三万”工作队都是蛮拼的!共投入资金127.57亿元,比上一轮“三万”活动增加45.37亿元;共慰问困难农户52.6万户,开展便民服务事项91.44万件,受益群众达166.92万人次,为群众兴办实事111万件,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万”何时到我村?
“这几年,省里搞‘三万’活动,很多地方的水塘有水了,村里干净了,干部群众的关系好多了,我们看着高兴,但更多的是羡慕。”浠水县清泉镇企业村村民方松德说,他们村只有三个小组,因为小,这几年的“三万”活动没能照顾到这里,希望新一轮“三万”活动能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他们这样的小村也能得实惠。
终于拔掉了穷根
“终于拔掉了穷根!”岁末年初,位于武陵山片区的巴东县溪丘湾乡后坪村村主任感慨地说。原来全村801人中贫困户人口达506人,其中69人靠低保金过日子。如今,该村通过扶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结队帮扶,产业引领,在几级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实现了“家家通路”;建起了7020立方米的淌堰塘,20口沼气池,1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搬迁;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与“农家书屋”。
“输血”之外,更要“造血”。几年来,党委政府帮助村里新建茶园、种植黄金梨、板栗,发展生猪与家禽养殖。“造血”式扶贫该村逐步走向富裕。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湖北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到户同步推进,坚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近3年来,全省共解决约155.5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29个重点扶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703元增加到2013年5615元,地区生产总值由1544亿元增加到2509亿元,增长62.4%。
2012年、2013年湖北省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定为A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批示。
2014年,全省共解决了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2014年9月底,4个片区投入资金1762.6亿元,完成1365个规划重大项目,正在实施2217个项目。通过产业发展、雨露计划、贷款贴息、扶贫搬迁等项目精准直扶到村到户,2014年,重点县300个整村推进村完成投资132400万元,村平投入441万元,全部完成年度规划任务。
农产品加工业成“带头大哥”
去年11月13日,在洪山体育馆举行的第十六届湖北荆楚粮油精品展人潮鼎沸,福娃集团带来了十个产品,当天销售3万多元。该集团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扎根乡镇,放眼全国,不断创新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去年产值预计达到90亿元,正在向“百亿俱乐部”进军。2009年10月,我省启动“四个一批”工程,吹响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军冲锋号。在“四个一批”工程的强力推进下,201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去年我省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势头不减,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万亿元,吸纳就业100多万人,成为我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块头与增速超过汽车、钢铁业,稳坐第一把交椅,成为我省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加工业快跑 种养业沾光
吴泉明在仙桃有“鱼王”的美誉,他领衔的仙桃泉明水产专业合作总社拥有鱼池3万多亩,社员达1000多户,覆盖了大半个仙桃。他希望我省的水产加工企业能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让他们这些渔民也能沾点光,多赚点钱。
3000万农民海选“当家人”
6月20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1084名选民,投票选出5名新一届“当家人”。
黄坪村和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莲花桥村是我省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试点村,其探索的经验成为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范本。
“两委”换届,三年一选。2014年是我省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年,换届选举工作于当年9月全面启动。
截至目前,全省换届的25051个村中,已完成换届有23872个,占95.3%。在已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村中,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23316个,占97.67%;一次性选举成功的有23819个,占99.78%;已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20943个,占87.7%。
在恩施州,创新性地鼓励村医生村教进两委班子,有效的改善了村“两委”的综合素质,闯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我的权利,我做主!”
一张张选票,代表农民的殷切期盼与寄托。
在附近务工的,骑着摩托回来了;在外乡打工的,请家属慎重投上一票;连忙着高考的学生也赶来,庄严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1995年8月出生的恩施姑娘黄娉茹说:“上次选村委会的时候还没到法定年龄,这次我和村里二三十个刚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来投票了。因为这可是村里的大事。”
“希望我们自己选出的当家人能带领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她笑着说。
收入增长过10%成新常态
12日的浠水艳阳高照,家住汪岗镇高家畈村的杨续中心里也很暖和,他家的第二栋楼房即将封顶,小儿子今年结婚不成问题。
杨续中和两个儿子都是建筑工,去年,他们先是前往海南打工,下半年又转战江西,用他们的话说,哪里工钱高就往哪里跑。国庆前夕,父子三人带着十几万元积蓄回到了老家,为小儿子建房子。
“打工一年赚栋楼,比前年强多了!”
男人在外拼搏,女人在家也不闲着。杨续中的妻子魏桂平在家带孙子,顺带着种了近5亩田,去年打了5000斤中稻,留下口粮后,她将富裕的2000多斤稻子卖了。“这几年,粮食收购价一直在涨,加上种田的各种补贴,去年种田有3000多元的收入,除去本钱,还有剩的,没拖他们父子的后腿。”魏桂平笑着说。
过去一年,推动农民收入增加的 “四驾马车”--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共同发力,拉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小麦、油菜籽、早籼稻、中晚稻全部启动托市收购,带动市场价格上涨,为全省农民增收20亿元;畜牧力促结构调整,水产转方式、提质效,主要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产量增加,价格较好;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上涨,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日均工资同比增长12.1%;改革释放红利,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提速,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逐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湖北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增收过千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9元,同比增长12.3%。
好想早点回到孩子身边
杨进是杨续中的大儿子,这几年一直在外打工,虽然收入不错,但心里不踏实,尤其是孩子只有三四岁,因为缺少父母的爱,性格很内向。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政府能在帮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上多下点功夫,让他们早日回到孩子的身边。
新农合让我们心灵充满温暖
近日,郧县茶店镇茶店村村民金善庆在十堰市太和医院为患肿瘤的父亲办理出院手续。结账时,金善庆欣喜地发现,入院时预存的8000元还剩3700元。金善庆拿着结算清单一看,发现政府为他支付了大病保险3714.33元。
“之前医院说我父亲今年的新农合报销已达封顶线,没想到今天又给报销这么多。”金善庆说。金善庆的父亲享受的是由全省为农民统一投保购买的新农合大病保险,专门为农民减轻大病医疗负担。
除了大病保险补助,全省农民还听到更多更大的喜讯。1月8日,“湖北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签订仪式”在黄石市举行。这标志着我省全面实现医疗保险全省范围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今后,全省所有参合农民持居民身份证在省内17个市(州)的定点医院异地就医时,只需支付个人应负担的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直接结算。2015年底,将覆盖全省各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2014年,湖北参合农民门诊统筹补偿比达到50%以上,住院报销最高达到75%,基本医疗补偿最高可达10万元,重大疾病病种数量扩大到22种。截至目前共计理赔19.42万件,赔付金额为8.12亿元,累计大病保险受益33.25万人次,单人次获得最高报销金额为33万元。
异地结算能再方便些吗?
“现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多,他们在家参加了新农合,在外打工生了病非得回老家办手续才能享受报销,这太不方便了。”洪湖市万全镇老沟村村主任倪帮新代表村民诉苦。
鄂州市鄂城区的陈女士也有类似的问题:“我的户口在黄陂农村,但我结婚嫁到了鄂州,每次在鄂州看病,都要坐车回黄陂报销,报销比例又低,交通费都不够,新农合要是能解决异地报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