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马敏调研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推动教育精准扶贫

01.03.2016  12:11

马敏走进课堂,了解学生信息化教学学习情况。(闵任之 摄)

  新华网武汉3月1日电(连迅)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赴湖北咸安调研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有效开展。

  马敏先后来到咸安浮山中小学、汀泗桥镇大坪初小、汀泗桥镇星星教学点、大幕乡蔡桥教学点、大幕乡桃花尖教学点、桂花镇刘祠教学点,走进课堂观摩信息化教学效果,与老师学生交流询问相关情况,了解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大幕乡蔡桥教学点,马敏到三年级教室与学生一起进行同步课堂学习,参观了蔡桥教学点专为留守儿童创设的亲情互动室,并参与了王慧东和刘锦豪两位同学与家长的远程网络视频互动。

  在大幕乡桃花尖教学点,负责人周慧告诉马敏,学校实施信息化教育后,学校的课开齐了。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这两年,一些村民看到学校的教学水平改善了,就把在外地上学的小孩又带了回来,学校学生在逐年增加。

  周慧说,农村教学点最需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希望华中师范大学附小能够通过同步课堂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教学点。马敏当即答应周慧,华中师范大学一定做好相关服务,不断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马敏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周慧,嘱咐她教学中有什么困难,随时和他联系。

  在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马敏聆听了咸安区和华中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介绍。咸安区教育局局长陈文钢说,咸安区近年来连续投入2亿多元支持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硬件、师资和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帮助下,咸安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一是全面开课,教学点开足课开齐课;二是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生态,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农村教学点学生回流。陈文钢还介绍了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相关老师介绍了垄上数字学校和湖北地方课程教育云的建设情况,以及2014年4月以来华师团队为咸安农村教育信息化所做的工作、成绩和建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教授谈了自己参观调研之后的感想体会,并对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马敏在座谈会上说,此次调研感触很深,自己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很有信心。下一步华中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梳理、总结在咸安进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利用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好数字学校,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

  马敏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央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如“全面改薄工程”、“两免一补”、农村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资源全覆盖工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等,让农村教育面貌得到很大改变。但是目前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农村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所以华中师范大学利用信息化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利用“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来构筑精准教育扶贫的立体的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湖北、四川等地方开展信息化精准扶贫的试点。

  马敏表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两会上,自己将提出建议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国家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实现信息化和教育扶贫的深度融合;在乡村硬件条件建设上,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信息化生均拨款经费;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通过信息化这种先进的手段来解决农村教育扶贫中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农村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真正把农村教育扶贫做到点子上。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通过信息化与精准教育扶贫的深度融合,我们一定可以在扶贫攻坚战里取得教育扶贫好成绩,为广大农村教育面貌变化做出贡献。”马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