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机局: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09.11.2016  21:05

   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湖北省农机局局长 刘长华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我省农业自身看,面临着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比较效益和生产积极性下降“双重影响”的困局。要破解困难局面,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机创新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近几年,我们通过实施重点环节机具敞开补贴、全面全程农机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组建农机合作社联盟和电商销售农机试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找到了一些解决老问题、推动新发展的路径,有效地释放了活力、挖掘了潜力,我省农机化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提高我省农机创新发展水平,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的思路,把创新作为农机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当前,农业机械化正在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市场需求深刻变化。农机部门的工作要向全方位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和服务农村转变,主动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化工作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狠抓绩效管理和责任落实,实施好农机惠农补贴政策,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动力。(二)健全创新发展的机制。一是依法兴机治机促创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农机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意识,明确责任清单,严格依法行政;二是利用市场机制促创新。发挥“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两个积极性,优化购机补贴操作流程,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促进创新,使质优价廉、适用安全的农机产品真正体现其竞争力;三是营造良好氛围促创新。加大农机政策、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典型经验和农机化工作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为创新发展营造氛围。(三)采取创新发展的举措。实现工作方向从主要抓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向抓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转变,工作重点从主要抓稻麦油三种作物向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转变,工作环节从主要抓耕种收机械化向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方面一起抓转变,工作领域从主要抓平原垦区机械化向平原丘陵山区一起抓转变。(四)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积极搭建农机科技融资、信息和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农机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围绕市场需求,实现农机产品智能转型。充分发挥农业(机)推广部门公益性职能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建立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积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协调发展水平

  当前,我省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木桶”效应日益显现。平原地区八种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67.4%,而丘陵山区八种作物农机作业水平仅为41.2%;机械耕整水平已稳定在85%以上,而作物的机播机收水平相对较低,有的作物机播水平甚至不足10%。农机化发展环节之间、区域之间很不平衡。“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我省农机化实现协调发展,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现阶段进一步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着力研究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问题,既要研究如何适应现行耕作制度的农机化技术,也要不断按照机械化作业要求改进或完善农艺技术。各涉农行业要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深入开展机艺融合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从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田间管理和产后加工等入手,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农机作业规范和农艺技术标准。(二)实施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围绕我省农机化发展的薄弱地区、难点环节和关键技术领域,联合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科技攻关;加快突破油菜、马铃薯、柑橘、茶叶等特色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难题;提高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农业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农机化领域的应用水平。(三)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在继续提高装备总量的同时,优化存量,调整增量,逐步淘汰落后机具,提高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配套比和利用率,推进量质并举。围绕全面全程机械化发展要求,巩固发展稻麦油等主要农作物机械装备,加快提升马铃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和菜果、茶等作物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机械装备水平,带动种养加机械装备全面发展。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提高农机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决定生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我省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省农业要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趋紧条件下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农业污染大背景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用柴油机“国II”升“国III”的紧迫形势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替代作用,提高农机化绿色发展水平成为必然选择。(一)加大农机更新报废力度。规范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操作程序,堵塞监管漏洞,加强报废更新全过程监管,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淘汰老旧带病农机,进一步盘活农机装备存量、优化增量,实现节能减排。(二)推广农机节能减排技术。加大以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精准施肥和农机深松整地等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通过机械化手段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助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加快农机制造智能转型。支持引导我省农机制造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机遇,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维修保障等方面,加大机具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智能转型。(四)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深入开展“百万机手大培训”行动,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新机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水平;加大农机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增强广大农民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推动农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

  四、积极组织引进输出,提高农机开放发展水平

  当前,我省农机化发展面临农业生产急需机具有效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山区农民急需的机具,由于批量少、价格低,生产厂家不愿研发;因为适应性不强、可靠性不高、使用效率较低,农民也不愿购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动我省农机“走出去”“引进来”,切实解决我省农业生产急需机具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和国际农机化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引导和支持我省农机科研单位、制造企业“走出去”,与国外农机研发和制造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农机化科技创新联盟,加强政产学研推横向联系,学习借鉴农机化先进省份和发达国家农机安全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二)积极引进先进机具和技术。按照“跟踪前沿、提升能力、集成引进”的总体思路,坚持“产业导向、突出创新、集成配套、衔接联合”的原则,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机械化,加快引进“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规范化、作业高效化”的机械技术和装备,为我省农机装备研发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参考。(三)积极支持农机工业“走出去”。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机工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的扶持力度,促进“专、精、特”农机产品和配套机具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培育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农机企业集团和制造产业集群。组织农机制造和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农业项目开放,拓展国外农机销售市场,使之在国际市场上锻炼成长、发展壮大。

  五、积极推动多赢模式,提高农机共享发展水平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农机化发展成果,才会进一步增强农机化发展动力,凝聚农机化发展力量。提高农机共享发展水平,必须在注重效率、效益的同时,积极推动多赢模式,提高公平度。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扩大补贴政策共享面。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需求,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分享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机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实施机械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整体推进工程,主动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所需的农机化技术服务。(二)扩大信息资源共享面。实施“互联网+农机化”行动,推进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农业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机生产、经销、管理和服务等各领域,推动农机化信息资源共享,让农民在更多的获得感中享受农机化发展成果。(三)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共享面。引导和支持农机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好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打造购机补贴申请、农机经销、牌照办理、技术培训、机具维修等一条龙便民服务平台,让农机生产企业、购机主体、农机拥有者享受良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