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介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经验
近日,农业部在“政务动态”栏目,发文介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经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工作动态”专刊推介。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优势,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超常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2015年,湖北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农业部统计口径),居全国第5位;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2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各级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0756家和20296个,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633万亩、流转率36.1%,适度规模经营面积908万亩。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依靠湖北科教大省的优势,开展“百名专家教授进百企”活动,组织数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对接,推动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企业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设立 3000 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服务平台建设,吸引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 截至2015年底,全省加工产值30亿元以上的园区达到53个,30个省级园区实际利用面积45万亩,入园企业2073家,加工产值占全省农产品加工值的46.4%。 四是打造精品名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33件,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44%,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总数达到4386个。 五是加强政银担险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5年,湖北853家省级龙头企业的贷款仍保持在60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余额的增幅高于全省贷款增幅0.5个百分点。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省加工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长9%、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的目标。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克难奋进逆势而上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克难奋进逆势而上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超常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有力支撑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为全省经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湖北农产品加工业的典型经验材料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学习借鉴。
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总量大、品种多,具有发展加工业的综合优势。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超常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2015年,全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农业部统计口径),居全国第5位;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2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17个市州有9个市的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20强县市基本上都是农产品加工大县。2016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增长8.04%,高于全省工业0.8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3.08个百分点。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有力地支撑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为全省经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给力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关键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进,支持政策有力。
(一)出台政策文件。 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201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2013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意见》;连续多年的省委一号文件都要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市州和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出台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荆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的意见》,随州市政府出台了《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倍增计划》等。
(二)制定发展规划。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都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其中,统筹推进。省农业厅专门编制了“十三五”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在“四大一快”(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龙头、大县市、大园区、大品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新常态,定位中高速和中高端,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财政强力支持。 从2010年开始,湖北省省级财政拿出调度资金,采取年初借、年底还,免利息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额度逐年提高,由10亿元增加到55亿元。全省市(州)、县两级财政也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约2亿元,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如武汉市的20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和4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荆州市的400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等。
(四)实施目标考核。 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对所有县(市、区)政府按规模、速度、效益三大类设立20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评。省委省政府根据考评结果,对先进县市给予表彰和100万元的奖励。
二、有关各方通力合作,措施得力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由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上下齐手,合力推进。
(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 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0756家和20296个,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633万亩、流转率36.1%,适度规模经营面积908万亩;龙头企业自建核心基地面积达到210万亩,养殖规模达到817万头、3.8亿只。全省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水果、茶叶、家禽和水产品等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517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9%,专业乡镇119个、占全省乡镇数的12.8%。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有效地改变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带来的品种混杂、品质不一、质量安全隐患多等难题,为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强化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实施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4年轮训了240名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掌门人”;利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等,帮助企业培养员工6500人。依靠湖北科教大省的优势,开展“百名专家教授进百企”活动,组织数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对接,推动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企业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从2015年开始,每年选择10家民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理念。
(三)推动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园区集群集聚。 湖北省农业厅设立3000万元园区发展专项,通过竞争性分配,支持园区建设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电商信息、研发与技术服务、以及废污物处理等五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加工产值30亿元以上的园区达到53个,30个省级园区实际利用面积45万亩,入园企业2073家,加工产值占全省农产品加工值的46.4%。通过平台建设和功能提升,实现了资源节约、要素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产城融合,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打造精品名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加大奖励力度,调动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三品一标”和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给予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财政奖励。每年组织1000多家(次)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武汉(国际)农博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贸洽会和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在北京、上海和台湾、香港等地举办湖北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开拓海内外市场。截至2015年底,全省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33件,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44%,成为驰名商标最集中的行业;“稻花香”等3个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全省“三品一标”品牌总数达到4386个。
(五)加强政银担险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近几年来,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湖北省农业厅与人行武汉分行共同推行主办行制度,组织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初步建立起银行、担保和保险共同支持加工业的机制。全省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计“信用贷、担保贷、抵(质)押贷、保险贷、联保贷”等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应收账款、订单、仓单、保单和商标专利等质押贷款试点,努力提高厂房设备抵押贷款率,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5年,853家省级龙头企业的贷款仍保持在60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余额的增幅高于全省贷款增幅0.5个百分点。
三、企业积极主动作为,不懈努力
新常态下,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坚定信心,固本强身,开拓进取,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
(一)转变方式,苦练内功。 一是加大研发及投入。 湖北省级龙头企业中,有47家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有451家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部省级研发中心和分中心33家)、占省级龙头企业的52.9%,研发投入达到3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6%,拥有各类专利3401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6件。 二是 积极开展联合合作和兼并重组。 2015年,有31家省级龙头企业完成购并或相互参股,如人福医药收购广源食品、正大集团兼并同星农业等。 三是积极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015年,全省有32家省级龙头企业直接融资26.6亿元,在新三板挂牌的加工企业累计17家,在四板挂牌的达到85家。
(二)着力精深加工,做大价值链。 根据市场对精细化、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各企业积极开发米面制主食品和焙烤食品,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提升“双低”菜籽油的品质,提高生猪、肉禽和牛羊的分割、冷冻和肉制品等加工能力,开展蛋品深加工和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综合利用,发展鱼糜制品和水产休闲食品,副产物和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也取得明显成效。湖北三杰粮油公司的功能型面条、土老憨集团的柑桔醋、柑桔酱油和鱼调料酱、荆门环星油脂公司的秸秆塑木复合型材,畅销国内外市场;天星粮油公司精炼稻米油、提取硬脂酸和油酸等,使米糠增值10倍以上。
(三)发展营销新模式,不断开拓市场。 近几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2015年,省级龙头企业一半以上开设网店、采用O2O模式销售,电商交易额达到55.2亿元。周黑鸭食品公司跻身淘宝、京东等平台食品类企业销售前十位,钟祥金源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线上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不少企业开展直营直供,通过发展连锁店、配送业务和团购等,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武汉市仟吉食品公司2015年已开设直营门店331家,销售收入3.1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烘焙品牌。
(四)加强利益联结,实现互利共赢。 近些年来,湖北省“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或生产要素入股等农企利益联结模式不断发展和创新。2015年,全省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约110万人,其中贫困农民9310人,辐射带动农户超过1000万户次,其中贫困户7.1万户次,订单面积470多万公顷,通过工资性收入、土地流转租金、优价提供农资、收购农产品和农机服务等,全省农民户均增收3350元。
“十三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农业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省加工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长9%、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