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农发〔2014〕16号】省农业厅关于推进湖北智慧农业建设的意见
各市、州、县(区)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经管、农村能源)局(委、办),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农市发〔2013〕2号)以及全国农业信息化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湖北”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经研究,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部署,抓好试点示范,有序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准确把握智慧农业建设的全局性和方向性问题,加强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加强农业系统各行业的协作协同,形成合力,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以用为要。紧紧围绕提升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需求,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出发,区分公共服务领域和竞争性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探索智慧农业建设有效模式,建设好用、管用、有用的农业物联网系统。
有序推进。根据农业各行业实际需求和农业信息化条件,突出区域特色,统一标准,规范运作,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避免重复建设。
安全可控。强化安全意识,注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加强农业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监督、设施设备管护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安全可控。
(三)发展目标。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信息服务三大领域的应用示范,实施“五大示范工程”,促进农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有效对接,推动我省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到2017年,完成以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同时,建设9-15个水稻、小麦等智能监测示范基地,6-9个设施园艺作物智能管理示范基地,9-15个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示范基地,9-15个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示范基地,3个农机作业综合服务管理示范基地,3个农村能源高效节能管理示范基地,3个“三品一标”质量追溯示范基地,2-3家农产品加工流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进大田作物监测、畜牧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示范县建设。推动示范基地(企业)监测数据和厅系统各行业数据向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集中,形成全省农业数据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智能管理中心。
二、主要任务
(四)推进三大领域应用。
1.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以大田智能监测、养殖环境监测、设施园艺精细管理、精准控制为主线,促进传感技术、3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探索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
2.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应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主线,促进电子标签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交易、质量检测及过程控制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优化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管理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电子交易和质量追溯,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3.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主线,促进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智能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在农业应急指挥调度、远程视频诊断和会商、农机跨区调度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效能,节约行政成本。
(五)实施五大示范工程。
1.大田种植智能监测示范工程。结合湖北大田作物生产特点,每年评审认定3-5个示范基地,开展水稻、小麦等不同作物大田智能监测示范。通过2-3年的数据积累,挖掘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四情”信息与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大田作物产量测算数学模型和大田作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市县(区)已建植保区域站的作用,通过对固定田块的作物病虫情、水旱灾情等的长期监测,总结农作物重大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防控预警体系;通过对不同作物智能监测示范,探索建立示范基地物联网建设标准,统一监测参数、统一传输控制协议、统一数据接口。
2. 设施园艺精细管理示范工程。结合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产地蔬菜种植和特色果品的栽培管理,每年在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园创建区选择2-3个基地,开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茶叶等生产的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和示范,通过对作物生长环境实时监测,建设设施园艺作物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肥一体化的精准管理、环境的自动调控、病虫害的智能监测和预警,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管理效率。
3. 养殖业智能监测示范工程。结合湖北畜牧养殖特点,每年评审认定3-5个畜禽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健康养殖物联网应用示范,通过对养殖场相关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测、畜禽个体信息的智能识别,建设畜禽养殖远程视频诊断以及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的网格化管理、畜禽精准化投喂、栏圈自动消毒清洗、圈舍环境自动控制,促进畜禽健康养殖。结合湖北水产养殖特点,每年评审认定3-5个特色水产品养殖企业,开展特色水产物联网应用示范,通过对大型水产养殖场的分布式、网络化水质参数智能监测,建设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和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化投喂与生物生长状态的科学调控,减轻养殖户劳动强度。
4.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工程。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主体,支持和引导物联网技术在“三品一标”质量追溯、农产品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应用和研究,探索建立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推动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3个“三品一标”质量追溯示范基地,形成2-3家网上交易额过100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或流通龙头企业。
5.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开展大宗作物卫星遥感监测、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服务、专家远程视频诊断、农机作业及跨区调度、农村清洁能源高效节能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统筹各类信息采集系统、各类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信息系统以及12316平台既有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湖北智慧农业云数据中心,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业应急指挥调度、农业行政执法等提供强大支撑。
三、保障措施
(六)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省农业厅成立湖北省智慧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农业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行业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开展智慧农业发展战略、推进路径和支撑体系研究,编制全省智慧农业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推动智慧农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协调解决智慧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项目推进等工作;省农业厅负责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总体构架、应用模式的顶层设计,并组织实施。各市、县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地智慧农业和省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七)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湖北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智慧农业建设领域;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实体参加各类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各行业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整合有关项目和资金,统筹开展农作物大田智能监测、畜牧水产规模健康养殖、设施园艺生产智能控制、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机作业管理、农村能源节能管理等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引导社会投资农业物联网产业,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物联网投资格局;调动各方运用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经验的涉农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步伐。
(八)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示范成效。开展试点评审机制,出台《湖北省农业厅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组织湖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专家评审认定工作,通过公开竞争,择优认定示范基地。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对认定的示范基地,开展延伸绩效考核,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发挥示范效应。完善运维管理机制,构建省、市、县和应用单位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业物联网运行、管理、维护制度,落实运维和安保责任,确保信息系统、设备安全正常运转和数据资源安全。按照省里要求,做好示范基地监测、管理、运维等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有效运转、长期发挥作用。
(九)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加快建立智慧农业建设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物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全省智慧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组建湖北智慧农业专家团队,参与湖北智慧农业规划编制、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工作。有计划地对基层应用示范单位应用人员和农民,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培养既懂农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智慧农业建设各环节的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湖北省农业厅
2014年9月13日